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刘志姣
[导读]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社会对人们的信息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刘志姣
        湖南省郴州市第七完全小学  423000
        【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社会对人们的信息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需要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现代信息化社会。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及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不断改进和优化信息技术的各个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地把信息技术完全渗入生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创新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培训的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新课程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方向,教育培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转移,但在实践技能方面,尤其是在当前时期,信息技术知识已成为衡量个体基本素质和必须接受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信息识别、加工、利用、创新及管理知识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总和,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意识三个层面。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求。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掌握信息技术显然是新时代企业用人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能有效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二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以传授学生基础信息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而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因此,加强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顺利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构建趣味课堂
        要想构建趣味课堂,教师就要深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组织教学,投其所好,激发其兴趣。信息技术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尤其是指法练习。一些学生对键盘比较陌生,不熟悉每个字母的位置,而且键盘上都是大写字母,拼读有难度,学生输入一段话需要用很长时间。教师如果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指法输入文字,所需的时间更长,大多数学生缺乏耐心,练习一会儿就会抛开枯燥的练习去玩别的小游戏。既然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教师就可以把指法练习设计成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训练。
        例如,《金山打字通》的软件以游戏的方式和界面呈现指法练习,深受学生喜欢。“青蛙过河”和“勇攀高峰”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练习字母和汉字的输入。学生输入汉字的速度越快,内容越准确,奖励的分数就越高,过关速度就越快。学生都有好胜心,大脑高度集中,能够迅速记住键盘的字母位置,练习效果非常好。教师可以将数字键盘练习设计成“钢琴键”,在屏幕上呈现出曲谱,让学生的数字键练习变成“乐曲弹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任务,兴趣十足。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枯燥的练习都可以设计成游戏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巧借网络资源
        科学研究证明,若教师能调动起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能让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全面地呈现到学生眼前,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因此,要想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就可以巧借网络资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攻克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继而让学生在更简单的方法中得到知识的提高。同时,此种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以“认识机器人”一课的教学为例,此课是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分类与发展历史。在实际学习中,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①播放“超能陆战队”的片段,利用其中憨态可掬的大白引入机器人这一话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大白这一形象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机器人模样”,以此激活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②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网络图片,图片中应包括机器人和非机器人,并要求学生猜一猜在这些图片中哪一些隶属于机器人范畴,随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其中的机器人图片与学生一同总结出机器人的概念,以此利用具象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总结与归纳中从更深层次、更具体地认识机器人;③询问学生“你们知道机器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等问题,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木牛流马”(我国最早的机器人)与“自动机”(古希腊出现过的机器人)等古代机器人的图片,以此切入机器人发展史的讲解。
        (三)加强动手操作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积极开展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直观来说,即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培养学生使用信息系统及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时,教师会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该软件的各项功能、按键和工具的作用,并多次进行演示,最后归纳和总结软件的相关功能。整个过程可以分成几个课时,逐一细致讲解。课程结束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软件知识的理解,让他们体会到这个软件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是对其他科目当天教学内容的总结,如要求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把当天的语文教学内容制作成演示文稿,还要配上相应图片加以解说,用不同的颜色标明重点知识。在课上交作业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比,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当成范本和今后考试复习的资料,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不但能提高学生对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结束语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势在必行,但是这种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应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的具体要求,通过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以此切实助力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成长。
【参考文献】
[1]钱睿含,李思蓓,张志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案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10):134-142.
[2]籍承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27.
[3]温思强.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J].福建电脑,2020,36(05):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