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 王媛媛 谭会丽
[导读]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老王的形象 ;

        王媛媛    谭会丽
        山东省淄博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老王的形象 ;
        2、引导学生揣摩“直僵僵”“镶嵌”等词的感情色彩,知道词语有温度,反映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从细微处体察文本,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主旨句,从作者的愧怍感受人性的光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说一说,你觉得你是一个幸运的人吗?为什么?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幸与不幸的,它讲了一个幸运的人与一个不幸者之间的故事。课题是《老王》(板书),作者是杨绛。《老王》是一篇散文,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是用第一人称讲故事。我们先来预习展示。
   2、检查预习
        (1)请学生找出主旨句,回答:
        ①愧怍什么意思?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②幸运的人,不幸者分别指谁?在人性上,两人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老王、杨绛;不幸、幸运;善良、善良。)
        (2)老王的不幸是什么?老王的善良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读“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的重音,来体会老王的善良和我们一家的亲近。
(3)请学生用“不幸”“善良”做关键词,用老王做主语说一句话,使学生体会“不幸”与“善良”的关系。
明白:“不幸”是老王的实际处境,但写老王的“不幸”也反衬了他的“善良”。
(4)作者幸运在哪里?作者的善良体现在哪里?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入,给学生亲切感,为后面深层理解幸与不幸作铺垫;了解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把握情况,快速引入主环节的学习。
        对“作者的善良体现在哪里”,学生的讨论可能停留在表面,比如:坐他的车,照顾生意;老王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不能让他白送香油鸡蛋;当三轮改成平板三轮时,关切的询问他的生活;女儿像她一样,送他一大瓶鱼干油。但是,这些足够让一个将死之人撑着最后一口气来表示感谢吗?从而激起学生困惑,引入下一个环节——深品善良。
(二)深品善良
        1、出示以下两段话,请学生读,尤其注意红色部分,思考发现语言隐含的信息。
        (1)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2)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分析:为什么我转身进屋,老王就知道我要拿钱呢?如果我给的是香油鸡蛋钱,老王应该说“我不要钱”,为什么说“我不是要钱”呢?老王扶病到我家来干什么?为什么我说“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呢?细细品味,是不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老王不止一次看到我转身进屋拿钱的动作,我们一直在接济老王的生活呢?这样想的话,老王临死也要来感谢我们的行为也更说得通了。
        总结:沉下来读课文,注意语言的细微处,你才能发现更丰富的信息。原来作者明写了老王的善良,隐去了她自己的善良。(板书:隐去)
        2、为什么呢?作者对老王做了这么多,隐去自己的善良也罢了,为什么还要对老王感到愧怍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的细微处分析,体会作者的善良,明白作者其实隐去了自己对老王的帮助,自然引入下一个环节——探究愧怍。
        (三)探究愧怍
         1、读文章最后一段,说一说:
        (1)我的愧怍主要由什么事情引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
        老王提香油和鸡蛋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2)找出句子中有冲突感的词。
           感谢          侮辱
        点出:“侮辱”是作者自责的说法,真正起冲突的是老王来感谢我,这是感情的真诚付出,而我却只给了他“钱”——物质的回馈。
        2、细读文章中心事件(课文8—16段):
  (1)找出对老王的描写,圈出作者比喻、形容老王的词。如:直僵僵、镶嵌、僵尸等。
        指导:写作者描写一个人物,要写出描写对象的样子,但同时他还在描写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体会找到的词所带的感情。
  (2)说一说,作者写出了一个怎样的老王?这些词体现了我对老王怎样的感情。(害怕、客气、距离)
(3)标出显示作者见到老王后心理活动的词。如:吃惊、害怕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潜进文本深处,通过圈点勾画、批注、讨论,让学生明白:词语有温度,它反映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总结:对比发现,老王当我们是亲人,对我们亲近、感激;而我仅仅把老王当做一个需要帮助的外人,对他只有同情、客气。这是感情的不对等啊。
        朗读老王离开时的片段,从读中体会作者心理的变化。
        一读:老王临死也要来感谢我们,但是,作者当时并不知道,老王病重的样子使她害怕得糊涂了。我们来读一读老王离开我家时的片段,想一想,应该读出什么感觉?注意重读哪些词?
        指导:如“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的“忙去”。
        二读:后来,我知道老王去我家的第二天就去世了,才明白老王原来是撑着最后一口气来我家向我们表示感谢呀!我深受震动,深感不安,于是一再追忆那天的情景。再读片段,读出回忆时的不安和愧怍,想一想,应该重读哪些词?
        总结:老王当时怎样想呀?我是真心诚意来感谢你们的呀!这钱,我怕是用不到了呀——那是怎样的遗憾啊,老王最终没有完成这生命的最后的仪式。于是杨绛不安、愧怍,她觉得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没有对不幸的老王尽到责任,情感的足够关怀的责任,所以,为什么隐去自己的善良?我做的这些跟我没做的相比,不值一提啊,这份愧怍是多么真诚啊!可是杨绛真的幸运吗?
        (四)感悟人性
        1、背景介绍,介绍文化大革命中,杨绛夫妇关牛棚,扫厕所,戴高帽,受批斗,女婿因不愿意诬陷别人,被逼上吊自杀的遭遇。
        总结:原来杨绛不禁隐去了自己的善良,还隐去了自己的不幸(板书:把原来的“幸运”改写为“不幸”)。原来这是两个不幸的人在一个荒谬的年代,用善良来温暖善良的故事。而遭受过那些伤痛,走过那个年代后,回忆往事,作者只愿记住那些温暖和善良。
        引出结语:
         忘记自己的不幸,关怀他人的不幸。
                                    人性的光辉
         那些善良的人,爱得越多,愧怍也就越多。
        2、读了这些,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吗?再说一说,你觉得你是一个幸运的人吗?
        3、请用“从今天起,做一个幸运的人” 开头写一段话,写出学习本文之后对生活的新的感悟。
        4、学生写作
        5、学生展示

(五)教师用自己的感悟做结语: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运的人,
        用微笑去迎接每一个清晨,
        不要看身后的影子,请去收集身前的阳光;
        不要恨玫瑰的刺,请去收集它迷人的芬芳;
        不要怕黑夜来临,因为天幕上仍有群星闪耀;
        即使星空黯淡,
        你还可以心怀光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