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路径浅述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张远涵
[导读]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但现行的生物学教学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张远涵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第四中学,云南省普洱市665000
        【摘要】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但现行的生物学教学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大多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学生经常感到无聊,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不生动,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教学的最终目的没有达到。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生活就是教育”。初级中学的生物课程有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起点,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初级中学生物学的“生命导向”教学模式值得教师研究和思考。鉴于此,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初级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

        打破传统枯燥的生物课堂模式,引入生命化教育模式,是生物教师的教学目标。课堂设计、课堂互动和课外练习安排应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而不是简单地教授他们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而使学生真正参与生物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生物课堂与生活真正结合,变得更加生动,是促进生物课堂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
        传统的初级中学生物课是学生听下而教师讲上,教学形式单一。生物学课程是一门接近生命与自然的学科。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校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进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然而,许多教师不能将生物课程的知识与初级中学的实践结合起来,不能训练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必要性以及内涵
(一)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必要性
        1. 生物学课程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是农业、畜牧业、人类学、养殖业、林业、环境保护工程、医学和卫生学的基础。因此,生物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生物课变成生活课是生物课程的内在要求。
        2. 发展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自然和人类的难题。例如,在“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课上,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我们人类个体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的后果,以及消除不良影响的措施,如果改变生活环境,人类如何适应新的环境等问题,提高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的教科书知识。
        3. 丰富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调动听力的积极性。相反,他们盲目地记笔记或者听老师讲课本上死板的抽象知识,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这是应对新时代、新技术的必然要求。生活化是生物课程抽象化、理论化、现实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活跃化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内涵
        1. 生活化的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是课堂的焦点,思考如何使知识点易于理解是每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生物课程的生命化特征给教师以重要启示。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生活实际,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找出与生活的联系。
        2. 课堂生活: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课堂生活,如利用多媒体讲解知识,引导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训练学生进行课堂实验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课堂作业生活下: 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接触生活,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不是大量的作业限制学生的思考时间。例如,《被子植物的生命》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观察被子植物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发芽、开花和结果的,真正感受到生物学的应用价值。
三、促使初中生物课堂变得生活化的措施
(一)寻找生物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
        生物学课程与自然、人类、动物等密切相关。生物学课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生物学课程回归现实生活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老师、同学们发现生物学和生命的交汇点,然后突破,如在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联系他们,思考为什么人有心脏,心率的功能是什么,血液供应什么,每个身体器官群体等,学生通过联系本身,很快就能够理解掌握心脏泵血的功能。
(二)增加学生体验生活、参与实践的机会
        生物学课程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接触教科书中无法描述的事物,将提高学生理解和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例如,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等。在“两栖动物的发育与生殖”部分,学生可带领他们到大自然或博物馆,观察两栖动物的发育和繁殖过程。
(三)重新制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标准,强调活学活用的重要性
        过去只考试教科书知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但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抑制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将联系实际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将使学生更加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和知识的应用。答案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学习和运用能力,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物课程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应用和思维的拓展。初级中学生物课堂生活,包括课堂内容、形式和作业生活。探索生物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制定新的评价标准,是改善生物课堂生活方式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玲. 浅述初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 2020(27).
[2]汪光华. 浅谈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 中学生物教学, 2020(10).
[3]吴艳.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构建[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3):84.
[4]王娜.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16):P.96-96.
[5]张飞. 浅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5):0374-0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