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小凤
广西灵山县第二小学广西钦州市灵山县 535400
内容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生的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小学的教学之中,合作学习是当前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合作之间进行探索。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实际操作,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在科学实验课中有非常强的效果,因此在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课之中,多数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小学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观察以及实际操作等直观的行为进行的,所以在小学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且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提升,其中我认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进步。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出现之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而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讨论探索,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增强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不仅如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等有效特质,随着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学生对于思路以及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完善,所以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之中,有着非常强的作用,想要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科学合理地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框架
合作学习小组的关键在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在当前的合作学习之中,小组的分配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小组的人数。根据班上人数的不同,在小组人数的分配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斟酌,一般情况下,班级人数较多的时候,例如班级人数在六、七十人以上的时候,可以采用每个小组六个人的情况。而班级人数小于五十人的时候,可以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需要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引导,同时对小组的学习状态记性纠正等等,因此学习小组的数量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样一节课的时间才会更好的充分有效利用,教师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在小组学习之中。而且小组的人数控制在四到六人,可以有效对小组进行管理,相当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了一个小班级,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的作用。而且人数在这个范围之内,能够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不会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
其次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平均分配,在教师分组的时候,尽量让所有的小组综合实力相当,因此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性格特点、爱好特长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这几项能力进行划分,评分为五分制,每项能力满分为五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小组之中的学生能够达到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最后就是制定合理的竞争机制,不同小组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竞争,因此教师可以在每次的教学之中,将不同的项目进行评分,通过对学生分数的总结,进而找出当前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且对小组之间的得分进行评价,进而让小组之间进行综合评定,最终选择出最优秀的小组,同时教师也应该设立一些榜单,让学生能够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学习,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
通过上述的三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让所有的小组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小组之间能够形成优势的互补,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进行独立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进步。
二、结合科学观察的特点,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学科学是实验性比较强的一门科目,并且其中包含非常多的综合性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课学习中蕴含着很多神奇的现象,所以学生对于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强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沉浸在科学的学习之中,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构建合理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构建合作学习氛围的时候,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鼓励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很多时候都无法想象一些科学现象其中的原理,因此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这些意外情况进行有效的疏导,因为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之后,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重视鼓励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无后顾之忧的进行科学实验。
其次就是增强学生的探索动力。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是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并且对知识进行分析,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尤其是科学的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其中涉及到很多神奇的现象,教师在进行小组活动之前,需要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最好的手段就是自己进行一次实验,一方面的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方法,避免出现意外;一方面则是让学生看到实验中的神奇现象,增强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可以沉浸到学习之中,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最后就是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的探索,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应该过多干扰学生的探索,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知识,教师则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科学的实验中获得成就感,也就是正反馈,有助于提升探索的兴趣,增强当前教学中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意识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让学生在合作之中查漏补缺。合作学习之中,学生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学生能够学习获取知识的视野范围更大,并且学生之间通过进行分工合作,进而综合当前自己得出的结论,对本质进行探索,在这样一种合作学习中经过小组组员的讨论、收集信息、综合采纳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效率才能够有明显的提升,学生也才能从中对自身忽略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掌握。
第二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掌握。不同学生的成长条件以及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也是对思想方面的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且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学生之间的配合,进而提升自身的合作技能,有效增强当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良性发展
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应该保证合作学习的良性发展,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进行合理的分工,小组之中应该让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对合作实验进行统筹管理。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这样可以充分对实验进行观察学习,并且记录,其他的组员则是分工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其次是制定竞争方法,教师可以接纳学生的意见,进行命名。教师则是设置一个榜单,对学生的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等进行综合评定,进而评选出优秀的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竞争,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就是教师进行小组活动反思,对当前小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表现出的优点进行汇总,在后续制定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当前的优势,避免出现不足的情况,对小组学习的效率以及效果进行提升,增强小组学习的进程,进而提升学生整体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独立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林长青.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32):148.
[2]周兆兴.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探究[J].年轻人,2019(15):177.
【作者简介】滕小凤,1982.06.20,女(汉族),籍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本科学历,
近这几年来,本人一直担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同时兼管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新课改以来一直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为首任。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立足课堂,从常规课上要质量,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来,教育教研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6年以来教育教学多次获得县一等奖和镇一等奖。在2018年参加的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中获区级三等奖。2018年课例《动物的繁殖》评为“一课一名师”市级优课。这几年同时还担任青年教师的科学导师,引领他们一起成长。并指导教师参加科学说课比赛获市三等奖和县三等奖。撰写的多篇教学设计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本人一直都在积极进取。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