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岩
辽宁科技大学 114051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 综合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良的优秀学生党员,在新时代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下,探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的发展研究,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献计献策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党员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浓厚的党建创新性机制氛围,从而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发展创新,对于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与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党建新模式 创新性研究
伴随信息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国家提出了“互联网 +”这一划时代的概念,互联网已超越了传统纸媒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与高等教育融合已成为新的发展态势。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组织建设也同样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融合式发展创新,推进组织建设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党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优秀党员的优势和能力。在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学生,他们善于学习网络技术,也是学生群体弘扬正确价值观的表率,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实现 “互联网 +”高校党建有效融合,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融合的应对举措: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网络全媒体融合互渗、整体发展呈现新媒体覆盖常态,在此背景下,依托 “互联网+党建” 创新工作模式研究,已成为提升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管理可依靠对象,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视域下考虑,他们既是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的导向标,也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公信力发声者,所起作用至关重要。依托“互联网+党建”创新工作模式研究,成为提升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
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管理可依靠对象,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视域下考虑,他们既是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的导向标,也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公信力发声者,所起作用至关重要。
1、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及时了解大网络思想焦点和动态。随着云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网络高效交流的主要平台,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成熟度和辨别是非方面都存在着盲目跟风、趋之如骛等现象,导致其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左右,高校学生需要根植于理论现实,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便于实现学生干部管理团队的机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实现运用网络信息化交流平台,开拓高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2、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提升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依据“互联网+”科技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兴起,高校大学生应用媒体技术的需求和水平日益提高,作为党建工作参与和构建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员必须具有熟悉党建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下高校党建的创新型研究、提升党建工作的能力技巧,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际效能。
3、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应构建信息化管理考核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党建活动的影响力,保证党的建设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互联网+党建的激励和监督的效度,保障党建工作的顺利运行,就要对党建运行过程和结果展开及时客观的评价。奖惩激励是激发师生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监督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标准.从而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长才。
本文结合时下盛行的互联网行业背景,鼓励高校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探究高校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的学习方式,铸造高校学生的品质,弘扬传播正能量,体现学生干部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保证顺畅的保障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驾驭现代信息化学生信息动态,适时影响辐射同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曹连刚,于三三,赵玉秀.“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J].现代交际,2019(9)。
(2)魏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径[J].船舶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研究,2018(3)。
(3)王新山.试论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 想教育,2013(2)。
(4)陈菊, 江杨岗.“互联网+党建”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重庆行政,2019(5)。
(5)卢遥,构建“互联网+党建”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J].扬州大学商学院,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