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 ——以佛山本土文化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周结华
[导读] 在幼儿教育中,对丰富传统文化的应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

        周结华                                                        
        佛山市南海区机关第二幼儿园,广东省佛山市,325204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对丰富传统文化的应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并优化幼儿教育模式,让幼儿教育焕发独特光彩。在幼儿园中,岭南传统文化对课程资源开发具备重要意义,岭南传统文化的生活气息、地域特征明显,它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国内优秀传统文化内的重要构成。基于此,以下分析幼儿教育中岭南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探索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
        关键词:开发;课程资源;幼儿园;岭南传统文化
        引言:在岭南传统文化内,它对中原文化的根源有所继承,并融合了百越文化,是对岭南人民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综合反映的生态共同体。但在现阶段,岭南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断被外来文化所影响,导致其不断失传及消散,幼儿对其文化身份不断淡漠。在新的幼儿教育中,要求幼儿教育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弘扬,以此引导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优秀思想及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教育中岭南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
        在岭南传统文化内,涵盖了社会实践、人及地域三要素[1]。以佛山本土文化为例,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佛山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珠三角洲特色和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传统民间工艺源远流长。如石湾陶塑技艺、剪纸、狮头、彩灯、广绣、藤编、玉雕、木雕、烙画、金箔锻造技艺、龙舟制作技艺等多项传统工艺,既保留传统工艺手法,又具时代性与创新理念,是近年来佛山传统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在幼儿园课程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佛山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幼儿在学习中了解佛山的文化,感受岭南的民俗及民间艺术,有利于幼儿培养精神归属、地域自豪感,促使岭南儿童不断构建文化身份,使其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二、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
        (一)民间游戏的应用
        在岭南,民间游戏是由当地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加工所形成的,对运动及游戏进行了融合,是需要智力、体力参与的,岭南特色、生活气息浓厚的娱乐活动[2]。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生活内的主要内容。岭南的民间游戏是当地人民在真实生活中,从儿童发展需求出发而编制的各类游戏活动。由此可知,它和幼儿生活关联密切,贴合幼儿需求,能让各性格、年龄的幼儿需要得到满足,获得幼儿喜欢。在一日生活中,我园以开学典礼、运动会为契机,组织亲师幼开展舞狮龙、跳格子等妙趣横生的游戏,让幼儿在喜而乐见、喜而愿闻的形式中感知、学习岭南本土文化。
        (二)民间艺术的应用
        民间戏曲:在我国,戏曲是一类独特的传统戏剧艺术,是表现及承载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3]。戏曲往往结合了绘画、舞蹈或音乐等元素,是以舞蹈为关键表现手段的一类演出艺术。民间戏曲借助角色扮演的形式,对情感、思想进行表达和传递,它和幼儿拥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相适应,在幼儿对戏曲的体验及欣赏中,能将个人认识下的客观世界,通过戏曲表现成声音或动作,在引导幼儿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能强化幼儿对戏曲、传统文化等的理解,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我园在开展传承岭南传统文化活动中,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开阔幼儿眼界,拓宽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和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如:邀请爱好戏曲的奶奶们参加主题晨会,为全体幼儿现场表演节目;邀请家长进课堂通,过视频和图片以及为粤剧人物填颜色,让学生更好深入浅出地认识粤剧,感受岭南特色。


        民间童谣:在岭南,民间童谣的基础是方言,它是在人和儿童、儿童间传唱的文学样式。它有着节奏明快、篇幅短小等特征,是对风土人情、民间生活诉说的童趣方式和对岭南发展史书写的笔墨。在童谣中,儿童是主要传唱的对象,它对世界的观察一般通过儿童视角,以儿童思维,对可爱纯真的儿童进行描述,它的内容出于生活,而儿童又处在此生活内,因此,童谣内容可被看作和儿童相似的能力需求及生活经验,是儿童能轻易接受及理解的东西。如:我园集众人之智,发动全体教职工将佛山美食、陶塑、功夫、粤剧、醒狮、龙舟等传统文化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运用于一日生活中,深受幼儿的喜爱。之后,又将这些童谣和故事为蓝本,编著了《童心悦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读本》、《悦佛山 最岭南—岭南文化幼儿读本》,并出(刊)版发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让美好的岭南文化瑰宝不仅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上“熠熠生辉”起来,更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瑰宝,让每个孩子对散落在身边的岭南文化有一种“摸得着、看得见、闻得到”的温度。
        民间工艺:在岭南,传统文化内的主要构成之一是民间工艺,它容纳了当地文化中独特的种种精神价值,区域文化的特质深厚。作为大众艺术形式,民间工艺源自生活,直接反映了岭南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等,它有着生活气息浓厚的表现内容及形式。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对民间工艺合理应用,它有着和幼儿认知特征所一致的生活性,它的审美性、价值性,和幼儿课程的需求相符合,而它的民间性、民族性也和幼儿教育的指向相契合。民间工艺有着丰富多样的各类形式,能供开发使用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例如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或者剪纸等。为感受到佛山民间艺术的大美,我园组团到佛山祖庙博物馆的展厅,欣赏“我和我的祖国”匠心巧作——佛山民间工艺精品展。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能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让幼儿充分体验艺术美带来的精神愉悦,还锻炼了幼儿的认识、欣赏、思考、创作能力。在知道民间工艺品的表现形式的同时,探索、发现并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种类、风格及独具的特点。初步萌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更好唤起孩子对岭南文化的热爱,自觉地参与到弘扬岭南文化中来。
        (三)民俗文化的应用
        在岭南,民俗文化由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发展而来,是对当地生活方式直接反映的形式,一般体现在社会礼仪、衣食住行或节日等方面内。岭南民俗源自生活,在代代相传之后,又回归于了人民生活,对岭南的生活进行着指导。在该类长期延续的传统习俗内,汇集了更多先祖的智慧,各习俗的背后,都有着不能被代替的特性意义。要让孩子切身感受本土民俗文化的特色,就要在实践活动中熏陶感染孩子,而幼儿最容易最乐于接受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方法是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自身置于文化之中。
        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秋色是佛山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600多年的历史。为让孩子能更直观、亲身感受“佛山秋色”巡游的魅力,我们每年都会向家长发出观看“秋色巡游”倡议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享用这项“文化大餐”,使幼儿对佛山传统文化“秋色巡游”有更深刻的了解,真切感受“佛山韵律秋醉岭南”的欢乐祥和氛围。通过观看“秋色巡游”,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耳濡目染中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喜爱。
        结束语: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下,幼儿园要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对幼儿课程做好设计,通过优秀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让幼儿教育焕发独特光彩。岭南文化是传统文化内的一颗明珠,它是岭南人民综合生活及历史文化等的反映,岭南文化可用于课程开发的资源丰富,需要幼儿园、幼师潜心挖掘,将其结合幼儿教育实际、幼儿需求,最终设计合理、独特、丰富的课程,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桂颜.基于岭南文化传承视角下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
        [2]余少君,李培彩.中华传统文化对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启示[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1):22.
        [3]王隽枫.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11):P.87-87.
        【作者简介】周结华, 1977年3月,女,汉族,本科学历,广东省佛山市  幼教高级教师,从事幼儿园教学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