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腾飞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颜庄镇中心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批注式”阅读探究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老师们之所以对语文阅读“批注式”教学策略给予很高的重视,是因为它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之一生受益。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批注式”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批注评点是传统的一种读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真正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阅读“批注式”教学,旨在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孩子们讲解如何做“批注式”阅读,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而达到读书留痕,静心人文的效果。
一、创设环境,培养批注习惯
教师告诉学生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要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持久,学习技巧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
以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例,老师们通过运用课前准备的关于“什么是批注”以及开展“批注式”阅读所要具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来引导学生们了解规定符号批注的种类及用法。例如( ):标出《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需要掌握的新词,(包括:生字组成的词;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自己很欣赏或不了解的词等。);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来区分段落,进行每段的总结与归纳,方便学生们在每段后面谈议内容,进行批注——文章通过作者幼时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的、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写出感想——反映了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而又短暂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写作方法和特色——语言简练,通过个性化语言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白描手法,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摹景物“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老师通过借助课前准备好的教学材料来帮助学生开展批注式阅读探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进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提升其语文的核心素养。
二、倾听生言,促进学生生成
老师们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的批注采用符号和文字两种批注相结合的方式,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并鼓励同学间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批注阅读成果的空间,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批注内容、方法,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
以《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老师首先进行了小组轮流抽查,肯定孩子们讨论出的关于《祖父的园子》新颖独到的见解,例如:品味“铲地”事例,课文用了8个自然段来叙述这件事,具体描述了祖父在“我”割错谷物时的态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祖父神态的关键词,如“慢慢地”、 “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体会祖父对孙女萧红的宽容与慈爱 ,让学生明白,正是在祖父爱的呵护下,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才能如此的自由、幸福与快乐。
再是采取小组之间交流互评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言,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教师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及时记下,例如,有些孩子所说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这些充满童真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得十分真实,在孩子心里,园子的一切都充满了神秘与乐趣,充满了快乐与自由。值得注意的是,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落笔时做到“三思而后记”,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三、循循善导,指引批注方向
为了帮助孩子们进行批注式阅读,老师就需要在课前积极地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内容的准备,在实践中,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指引学生们做好阅读批注的方向。
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课文时,老师在课前准备好具备明确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萧红的眼中,为什么这些植物啊,动物啊,都这么自由自在?”“祖父的园子带给了萧红哪些欢乐?”来指导孩子们更加准确地进行课文的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以上案例,老师通过准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有明确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内容,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再自我地进行阅读批注,解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和形式,并掌握阅读批注的方向,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老师们首先创设一定的“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环境,培养孩子们养成批注的习惯,再是积极地倾听学生之间的阅读发言,让他们做好相应段落的旁批,最后以课前准备的“批注式”阅读教案内容为基础,循循善导,指引批注内容的方向,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申宵.小学高学段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6.
[2]陶晓丽.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