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丽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一小学,贵州遵义,5642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语文教学需要,强化朗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核心素养
朗读作为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朗读能力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成为了教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元素之一。基于此,笔者不禁要问:就小学语文的教育而言,核心素养与朗读教学之间有何关系呢?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训练,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否有促进作用呢?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立足自身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经验,探索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关系、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策。
一、核心素养与朗读教学的关系
1、强化朗读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颇具指导意义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将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立足语文学科的教育: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共同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重要维度。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当从以上四点入手,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朗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强化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使其“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我们知道:朗读是规范学生语言使用方式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朗读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朗读,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培养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强化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审美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品格等。由此可见,强化朗读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核心素养思想有助于促使教师重视朗读训练
正如前面我们谈到:核心素养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指导思想,是新课程改革“三维”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深化。自2014年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伊始,国内学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热度高涨,并一度演发了核心素养热的教育研究热潮。诚然,和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核心素养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有利于转变教师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理念,促使教师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将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核心素养与朗读教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强化朗读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则有助于转变教师应试化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重视对学生朗读训练的开展。那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开展朗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1、多读多练,培养语感
语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语言的感悟、领悟能力。在语言的学习中,语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良好的语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学生语感的形成则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和训练,方能实现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当通过多读、多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领悟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将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朗读教学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这是笔者作为语文教师历来遵循的教学原则。笔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科学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朗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朗读乃至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朗读,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为多读、多练奠定基础。
其次,科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朗读训练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至关重要。尤其是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朗读、课后复习朗读的过程中,朗读的音频、视频等是学生很好的示范和引领。因此,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的音频、视频等开展自主朗读训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情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奠定基础。
2、科学示范,授人以渔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在朗读训练开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朗读过程中,本文朗读的重心就在于情感的融入。因此,针对这篇课文的朗读指导,教师要重视情感元素的渗透,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懂得把握情感;除此之外,在朗读训练的开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科学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停顿等,促使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升。
3、开展朗读活动,强化实践与应用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更体现在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语言活动比赛,促使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明娟.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