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读写共生”实施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邵燕
[导读] 通过语言和文字,人们能够最大程度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邵燕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265400
        摘要:通过语言和文字,人们能够最大程度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推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主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拓宽视野、增加见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语文教学“读写共生”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共生”;实施路径
引言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反复训练,自主探究,不断积累。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取得的效果就有限。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更需要有效推进,丰富写作的素材,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障碍又会反过来推动学生进一步开展阅读和研究,从而实现读与写同步发展,使读写共生的意义得以彰显。
一、高中语文教学“读写共生”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共生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写作为目的开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积累、仿写文章中的优美段落和语句,能不断深化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与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通过读写共生,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实现高效学习。教师可以以课内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开展多角度仿写、扩写、群文阅读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读写互动,学会有指向性的资源积累。教师指引学生开展层次化阅读,向学生推送多篇文章,让学生在写作的目标指引下精准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整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学“读写共生”的现状分析
        (一)读写思想淡化
        虽然读写共生教学模式十分有意义,但是有些教师对读写共生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阅读就是阅读,写作就是写作,没有意识到读写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思想的产生主要受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没有过多的机会进行读写训练,读写没有真正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写作练习的研究,导致读写思想淡化。
        (二)重阅读轻写作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重视阅读教学,轻视写作教学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使阅读课程教学是有关于写作教学课程的内容,也经常只会以阅读教学为主。说到写作技巧,也仅仅在于介绍风格以及强调表达。解释每一篇高中课文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影响不大。教师很难收集信息来传播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无聊。结果就是学生依旧不会写作,教育成果不大。
三、高中语文教学“读写共生”的实施路径
        (一)发挥引导作用,科学指导阅读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决定写作能否良好进行的基础性因素,高中阶段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在广泛阅读书籍的基础上,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在语文科目教学中专门安排了写作指导课程,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不仅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导致部分高中学生的阅读方法缺乏科学性,进而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选择阅读素材时,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科学指导,安排专门的阅读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深入文章内容,仔细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稳步提高。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拓宽学生的见识,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解析课本中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学习了《赤壁赋》后,教师可让学生鉴赏并总结其中的景物描写方法。作者先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紧接着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句总括江面风景,然后又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仰望视角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俯视视角总写在江面上行进的感觉。通过这样深入的阅读解析,学生就可以习得作者谋篇布局、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借鉴经典美文的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技巧
        真正懂写作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时并不会教他们严格的写作习惯,而是让学生面对生活和经典。所谓的直面经典阅读并了解从古至今的经典,一一讲解这些模板,并提供与这些模板的交流互动。老师必须推荐参考书目,在中外作品中查找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鼓励学生阅读和学习。例如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反复阅读来领悟并感受鲁迅先生是如何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这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杂文是如何通过字句的勾勒和描绘写出的。当学生充分了解并体会到熟练的阅读程度,其自身文章储备也得到了一定的充实,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所以高中老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这种名家名作进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读写共生教学,从而拉近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结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对身边事物进行描述,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得到充分激发。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或者搜集与写作内容相关的材料,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阅读了杨绛的《老王》一文后,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塑造的老王身上善良和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也能体会到作者一家和老王相互关照的关系。但是,作品中的描写毕竟比较笼统,而与人相处的情感体验则是作者在实际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感悟到的,学生只有结合生活经验,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深厚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人的生活状态,选择一个自己感恩的朋友或长辈进行描写。这样的写作内容源于生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生动而逼真,充满真情实感。所以,深入生活亲身体验,是积累写作素材、培养真情实感的最佳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观念,培养其阅读作品、体验生活、再次创作的好习惯。
结束语
        阅读教育和作文教育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领域。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界明确提出“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概念,并在现有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出色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编写一本包含阅读写作相结合的观点和建议的教学方案。时代在变化,教材的设计必须在传统的教材设计中取得一些突破。这样,老师可以为提高学生高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效果做出更多贡献。同时,学生所得到的写作理论也会更加系统和专业。
参考文献
[1]马彩霞.谈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12):15-17.
[2]葸晓英.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新课程(下),2019(10):57.
[3]许超.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9(28):52-53.
[4]马雄杰.基于学习任务群视阈下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研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5]王洪.高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探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3):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