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
天津商业大学
摘要: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新世纪里,人们不断呼吁对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许多学者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大学体育,重新思考大学体育存在的不足和不足,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将以下与新形势下的学习改革有关的问题作为参考资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研究
引言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增长迅猛,体育产业增长,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后,体育产业增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天,体育产业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们各国的大学里有很多资源。因此,在高校开展培训项目时,应特别重视在充分了解高等教育对体育行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制定教育方案。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国内各个行业领域都在进行积极的创新改革,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大学体育教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下,必然要经历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通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强化体育技能和专业水平,在促进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提升方面,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体现了大学教育中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培养起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全方位提高精神素养。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和体育课程相融合,拉近了和体育锻炼之间的距离,帮助大学生群体深入理解和掌握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精髓,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对于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的改革内容,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凸显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再受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限制,将体育知识、体育精神、体育综合素养等各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优化心理健康状态,改善身体素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在新形势下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自律的生活习惯,掌握更多的体育锻炼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脱节
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具备社会性的特点,如果淡化了教育的社会性,就会出现个人体育学习和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从大学体育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过度关注学生学习个体健康需求而淡化社会需求的现象,使得大学体育教育无法向社会延伸。个人的进步发展往往是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紧密联系的,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统一的过程,个人的需求和价值往往需要在社会中体现,伴随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个体需求也开始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精神文明积极倡导的今天,体育文化活动成为人们对社会文明的一种较高水平追求。在2010年3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小组提出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强调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和体育产业相互协调,根据适合经济发展需要来不断调节体育产业化发展,使得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生活追求。
(二)欠缺完善的专项教材与评价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大学体育缺少专项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只是依据自身水平,想到哪些知识就教哪些知识,缺少一个循序的过程,导致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系统性较低。在考核方面,更是欠缺体育锻炼标准和考核标准,只能依据教学内容确定,边学边归纳。
(三)体育教育资金渠道缺乏
高校体育办学资金多为政府部门支持,政府部门包揽了一系列教育服务功能,没有注重自身经济功能的开发,没有为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予以足够的支持,表现为近几年教育经费一直占据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2.5%比例,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比重。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无法对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予以足够的物质支持,制约了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途径和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在高等教育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基础和关键。一些体育赛事未能成功举行,主要原因是缺乏体育设施。因此,对于缺乏足够体育设备的高校,特别是非职业体育大学,如果设备不足的条件落后,最终会导致体育质量达不到教育水平和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的预期,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使大学的培训阶段更加顺利,大学必须高度优先重视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必要时寻求有关教育机构的财政支持,使学生能够在信息相对丰富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教学。同时,各大学应开展具有自身社会影响的体育活动,开展联合或独立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俱乐部,不断提高体育技能和培养运动员,从而为体育行业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技能的员工,进而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2)通过多样性评估促进个性学习
学生的表现也因性别、性格、运动能力等而在课堂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体育工作室,尤其是在害怕“邪恶”的体育工作室,经常缺席,经常懒惰地参加体育赛事。为了把重点放在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上,可以以“小组”或小小组的形式帮助他们完成教学中的任务。此外,教师通过仔细观察,通过在用口头和身体语言开展技术行动时进行积极、积极和积极的评价,认识到学生的每一次闪光。积极评价给学生们带来极大的成功喜悦,激励他们进步和发展。如果同学的某项技术动作无法执行,首先进行表扬,然后指出不足之处。“腿再伸一点儿的时候做得很好”,等等,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知道哪里不足。事后对学习有更大的自信和承诺,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过程作为一项运动。
(三)注重培养师资团队
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性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教师成立教学讨论小组,创建良好的沟通环境,在此基础上引进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加强体育教学师资力量。教师也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此外,学校应为体育教师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使之有利于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课改在大学教育中的深入开展,大学体育教育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引导,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滞后的体育思想,通过对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大学体育教育主体位置确定下来,把新课改的要求深入到课堂实践中,推进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全面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我国大学体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青,文梦琴,何智龙.当代大学体育改革及发展趋势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4):178-179.
[2]胡红艳.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0(04):128.
[3]黄金萍,白铂.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创新教学实践[J].高教学刊,2020(05):41-43.
[4]刘张.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探究[J].才智,2019(29):81.
[5]汪博.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