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帅广英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帅广英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校      610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学班主任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对策;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方式过于陈旧
        目前,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仍使用“灌输式”教育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传输的知识,无法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德育教育,为了应付教师而对德育知识死记硬背,这就让德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除此之外,班主任长期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参与度不高,进而使德育教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2. 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担任德育教育的主导者。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将德育教育当成一种任务,制订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而这样的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教育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班主任制订的激励机制内容不够全面,无法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这就无法发挥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也让德育教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二、激励策略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
        1. 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也对教师的评价很在意。因此,小学德育教育中设立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班主任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能使学生在课上认真听讲,更加关注关于德育方面的内容,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采用激励措施,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小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班主任的关注。因此,在德育教育的激励机制中设立奖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价值。
        3. 提高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往往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把德育教育当成一个任务,导致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很低。但是,在德育教育中设立激励机制,让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成为班主任的考核内容,促使班主任更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积极采用新型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激励对策的有效方法
        1.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将德育落到实处。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小学班主任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激励对策,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动力。小学生是非常需要关注的群体,小学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道德观。
         2. 激励策略与惩罚措施相结合
        小学班主任要想让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不仅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落实激励策略,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或惩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激励与惩罚要平衡,从而让激励策略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把握好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的度,让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部分班主任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纠正学生错误行为时,使用的惩罚力度不够,难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的严重性,也就无法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影响其健康成长。有些班主任过于依赖批评策略,在小学生犯错时一味批评,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使学生陷入自我否定中,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班主任的批评机制过轻或过重,都会让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无法获得健康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将激励策略与惩罚策略平衡化。
         3. 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实施激励机制要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无论学生受到夸奖还是惩罚,班主任都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让学生完善自我,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生犯了同等错误时,班主任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差异而差别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相同的惩罚和指导,让学生感到公平,从而愿意接受惩罚,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完善自己。在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对学生有歧视,认为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学生别的事情也做不好,平时成绩好、纪律好的学生会时刻遵守纪律、规范行为,而要根据实际问题客观看待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公平、获得尊重,从而真正改正错误、不断成长。
        4. 奖励学生要及时,让激励策略在德育教育中落到实处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班主任要重视激励策略的时效性。在学生表现良好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获得被关注的喜悦感,从而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班主任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就会让学生认为自己做过的事没有被看到,或者认为自己不受教师的重视,从而放任自我,这会阻碍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凌琴.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19-320.
        [2]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192.
        [3]?李素霞.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4):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