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设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郑国华
[导读] 高中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实现新课改的要求,需要对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教学设计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郑国华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实现新课改的要求,需要对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教学设计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将之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以期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对学生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培养,此外还需要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设计,积极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则要创新以前的教学方式。在以前的教学中,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结合实际的情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核心素养有效融合[1]。
        在对历史新课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认识到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采取措施积极指导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有效应用,对其发展规律特点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价值发挥到最大。
        教师在对历史事件的特点进行分析时,若发现其中知识的历史性和空间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代背景和时间进行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行拟整合,结合历史事件的实际变化,改进教学方案,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一)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探究内容
        教学目标是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为了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以及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合理设计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的学生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帮助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掌握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探究内容,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2]。
        例如:教师在对“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有效理解,可以考虑增加其他的爱国主义史料,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借助高中历史的实际内容,在多个角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化设计,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等抗战史实进行分析,了解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紧紧围绕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才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历史感。如,教师在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提前对其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等教学目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观。让学生在明确探究方向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
        以前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完善和创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各种历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有效整合,强化他们的分析能力。
        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在此基础上,确保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则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自己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时,除了要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学科水平,以确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在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可以在确立分层性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高中历史知识中的内涵。同时,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教师还要体现出对教学内容的延展性,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强化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控。
        例如:在“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其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在对此部分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将百家争鸣中的重点思想,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掌握“百家争鸣”的意义上,了解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思想。此外,还可以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加强学生对历史世界多元化特点的认识,进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深度领悟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
        (三)建立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些高中历史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重视评价活动,难以发现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创新一种多元评价模式,保障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性。同时,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对复杂的历史进行学习和探究,重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历史技能的有效培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保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3]。
        例如:教师在对“南京大屠杀”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在具体的故事情节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搜集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最好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对史料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加强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探究。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怀。
        此外,还要创新评价的手段,保障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撰写和历史档案等方式,完善评价内容,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主要针对不同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及时发现学习在历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际的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对于自信心不高的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的,要给予其更多的鼓励,主要目的是发挥评价激励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而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对高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教学设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还能帮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更好地树立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成猛, 杨海滨.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 信息周刊, 2019,(50):1-1.
[2]彭惠敏.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探析[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8(8):47-47.
[3]郭爱兰.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析[J]. 新课程, 2019(21):192-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