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琳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小学校 628400
摘要: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体现着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入课;策略
课堂伊始,一个新颖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
精选旧知导入。用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开课方法。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不够牢固,因此在教学上下节内容有联系的知识时不妨精选出对新课有帮助的内容,再配以精心设计的训练方案让学生从旧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例如,在教学生画圆时,先复习圆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等知识后,再提问:“谁能不用圆规画出一个合格的圆。”学生马上就会产生画圆的冲动。这样学生 不但巩固了旧知识,还会思考怎样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不用圆规也能画出一个合格的圆来,既复习旧知识,顺利导人了这节课,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借助“玩”来导入。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本性。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并需要学生参与的游戏或实践操作让学生“玩”上几分钟。利用学生猎奇、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学习。比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一开始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体,再找一张纸把它的侧面盖住,看看什么样的纸恰好能把它的侧面盖住,学生的情绪在“玩”的过程中空前高涨。经过实际操作,不仅很快找出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而且会很有兴趣去找这个长方形与这个圆柱体侧面之间的联系。这时离这节课的目的实现已是近在咫尺了。
巧设问题导入。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提出各种启发式问题,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新课导人效果是很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在导人新知时应注意巧妙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在“问一答”的过程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中,从而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例如,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体积”这两个概念,尤其对“体积”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首先拿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样高的,然后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放一块石头,问:“你看见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发现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师追问:“这是不是说明这个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学生马上否定。“那是为什么呢?”学生抢答:“老师,您放的石头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
”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经进入状态。教师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进另一个杯子中,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第二个杯子的水平面超过了第一个杯子。教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大,它占的地方就大一些。”经过这样的导入后,教师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时学生已进入课堂学习中,对体积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善用情境导入。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导入新课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我要学”的需求下进入课堂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例如教学“循环小数”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一段简短诙谐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同学们就开始躁动了,有学生开始喊:“这个故事永远讲不完,不要浪费时间了。”我马上接问:“这个故事为什么永远讲不完?”“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那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这个神秘王国里,就有这样一种小数,它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你们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吗?”这样的情景,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有需求的学习状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涵义,为概念的形成、新知识的掌握埋下很好的伏笔。
故事导入。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双眼,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在新课教学中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悬念导入。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实践导入。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数学新课导入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