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平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 017418
摘要:中小学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处于人生的发展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德育萌芽阶段,为人处世也正处于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接受的培养人道德情操的相关教育是会影响其一生的。因此,如何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正确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迫切且有意义的。所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是需要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更好的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中小学生 德育 德育教育 养成教育
引言:养成教育是属于综合教育的范畴,是对同学们进行优良行为举止习惯和提升优秀思想道德的教育,是以同学们的个人身心发展为主,促进其全面发展,能够辨别是非对错为主的教育。同时,通过养成教育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为其在成人成才路上奠定基石。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且进行长期引导,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自我道德素养,进行合理的培养规划。
一、以正确的教育原则来进行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智力提高都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因而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其不仅仅关乎着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的强弱,还对将来其成长提升有一定的负面因素。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中,合理指导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和提升学生优秀的自我素质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养成教育是整个中小学阶段德育内容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信息的获取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也使得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一些社会因素对于养成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同学们养成教育的培养,从而使得中小学生能够形成更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中小学德育的养成教育,首要原则就是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由于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对应方向,因此,要求德育处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阶段性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中的养成教育,不能盲目进行教育。
《中小学生德育指南》中列举的具体要求,表明了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方向和培养目标。通过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从而不断加强中小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解。从而使其从小就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以后的成人成才发展奠定基础,并且可以真正的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
因此,在养成教育中,需要选择适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教育方式和正确的教育原则来对其进行养成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道德品质,最终达到较为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合理鼓励学生,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
在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而言,不宜进行过多的形式化的教育。这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枯燥乏味且没有乐趣的,同学们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能够准确的理解德育老师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就会成为后续德育老师在进行养成教育过程中的阻碍。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老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对同学们进行相应的鼓励和表扬,让同学们更积极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而对于那些缺少自觉性的同学们来说,老师就要相对关注一些,要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其养成较为良好的习惯。并且,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和称赞的表扬,更容易激励同学们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因此,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教育情境,是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整体的教育效果,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例如:当一些学生出现不当的行为习惯时,老师要对其进行加以引导,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弥补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明白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使得中小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养成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德育处的老师也可以在班级设立学生监督岗位,通过这些学生成员来对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监督,经过双方之间的相互督促,来推动学生们之间良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并且可以在实践中找到教育方式的不足,从而及时地进行修改和完善。也可以设立一定的奖励体制,通过合理的嘉奖,从而达到对同学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制约和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生的个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道德的认识并不完善,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因而,学校在德育内容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一个课题就是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优秀的人格也是在良好的行为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以中小学生为中心出发点,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思想教育,正确的言论引导来为他们塑造自己优秀的人格和品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登连.养成教育可视化,校园德育新航向——养成教育中“可视化”技术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9,8(41):16-17.
[2]魏楠.论体育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以主题班会为媒介[J].知识文库,2018(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