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刘艳琴
[导读]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一直采用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使得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无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刘艳琴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实验中学    551700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一直采用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使得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无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数学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也没办法解决自己的疑问,达到真正的掌握知识的目标,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不利。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等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能力;培养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代思维学研究表明:人在高度自由、高度放松的氛围中,其思维便会进入一种更高级别的自组织自调节过程。“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严重抑制作用。”自古以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采取民主态度,鼓励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积极探索,为学生成长、思维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特别应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幽默、愉悦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提问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提问欲望之后,身为他们的导师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对自己的疑问进行准确的表达,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上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怎么去分析问题,怎样结合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疑问点,提出有质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自由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逐步学会该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慢慢的在讨论中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结合有效问题串创设学生自主提问的情景。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设置有梯度、可延展性的课堂提问,以便给学生连续.广泛的提问空间。

每个问题都要留一定的窗口给学生,让学生在解题时,在教师的暗示性语言下能找到题目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启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后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表示?”等等,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给所有想表达的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理解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或数学问题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四、耐心的回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面对学生提问时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所以在学生主动提问时数学老师应该耐心的进行答疑。有很多学生不想向教师提问的原因是他们在第一次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表露出不耐烦的神情而且在解答时没有十分认真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会在初中学生原本敏感的内心中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提问产生抵触心理,大大的削弱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都闷在心里,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时觉得力不从心,让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数学成绩下滑,陷入一种越不懂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所以在学生主动提问时,我们要十分认真的耐心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在我们的言行中感受到我们对的他们尊重,让他们体会到教师与他们之间在进行平等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五、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所以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众数和中位数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进行排队,使其意识到两种数字的概念。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以及体重,并分别找出其中的众数以及中位数。在此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暂时忘记学习,进而就会对教师提出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能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应该通过反问的方式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自行发现线索,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统计调查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提问。如将主题设置为“商场不同店鋪的顾客人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意向,属于学生比较了解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商场单位时间内的顾客进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对视频进行观察,完成统计调查。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会融入统计调查实践中,在完成统计调查过程中,许多学生的思路被打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使用哪种方法可以有效统计正确的人数?在结束统计之后,应该使用哪种表现形式来体现数据内容呢?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涯承前启后的阶段,在初中阶段培养起学生的提问能力将会对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有莫大的好处。所以身为学生引导者的我们也应该不断的从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汲取养分,逐步提高自己数学水平和教学水准,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新.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
        [2]李丽珍.浅谈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学,2013,3(21):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