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马娇丽
易门县小街乡中心小学 云南省 玉溪市 6511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阶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德育教育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的研究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德育工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通过查找现阶段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对策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经常忽略德育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内在德育要求,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如何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更加全面你的环境是现在很多教师都在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班主任重视成绩,轻视德育
对现在的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在小学教育中,减负成为了热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升学压力,成绩压力,社会压力,教师也会不自觉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成绩管理上,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2 德育工作方法单调
在现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中,德育教育形式表面化,形式化,更加注重理论教学,通过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没办法有效的提升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能完成德育教学目标。
3 师生关系不平等
在德育教育中,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严厉的教学方法,不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所以学生在教师面前就会比较紧张,对于在德育教育中的各种问题,都不能及时的和教师请教,这就无形之中加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氛围,反而激起了学生的你烦心理,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小学班级管理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追本溯源,从源头根治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总会出现学生不听从教师管理,班级秩序不好,学生上课不认真,在卫生管理,纪律管理上都会出现很多错误的现象,教师在进行教育中,应该寻找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在根本上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比如学生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容易出现打架争抢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一时冲动造成的,而是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家庭,教师以及社会多个方面造成的结果,教师一定要积极寻找其中的根源。
根据学生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比如某位同学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中,经常采用暴力辱骂的方式,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而且还有同学反映这位同学有暴力对待其他同学的行为,因此在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对这名同学的家庭原因进行调查,由于这名同学家中父母工作较忙,所以只能给孩子玩手机,自己才能安心工作,这就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和家庭一起建立沟通机制,通过家长教育,教师引导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与同学交往的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优化管理策略,制定人性化班规
进行德育教育不一定需要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严格的措施,教师应该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采用人性化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通过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会制定相应的班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提出诸多限制性条例,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内容。一些学生对制定的班规口服心不负,屡次犯错,甚至最后有了免疫力,对制定的班规置若罔闻,成为班级的典型人物,这样制定的班规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效果。过严过细的班规让学生们在班级生活中表现的战战兢兢,甚至对教师绕道而行,生怕触犯了班规而遭受处罚。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遵循民主、平等、人性的管理理念,让学生们自主参与班规的制定,适当放宽某些管理条例,让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遵守班规,互相监督的学习氛围。比如,班主任让学生们依照校规的基础,自行优化班级管理的条例,每一个人提出自己对班规条例制定的意见,并用班级投票的方式公开公正的确定班级管理策略。经过一两个月的实践进行检验,对一些违规的行为和班级班规制定的漏洞进行修补,不断完善班规内容,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时间,让学生们慢慢成长,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班级凝聚力,逐渐形成集体主义精神,为构建良好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因材施教,分化目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不成才的学生,只有不会发现学生优点的教师,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现每个学生自身的有点,因材施教,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教师要积极改变恨铁不成钢的管理理念,依据教育部和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用“填鸭式”的说教方式让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目标去努力,这样揠苗助长的过程,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在教学中,会常见到一些教师让学生此次考试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以上,如果没有达标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多以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制定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班级的优等生本身的自律性和课堂专注力较高,我们就会制定拓展提高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进步。对于班级班级中后进生,则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化目标,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将每一周学习的目标张贴到课桌上,张贴到班级的成长墙上,让学生们在充满梯度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逐步找到适合自己提升的方法,用可视化的学习目标,可感受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一点一滴进步。
结论
德育教育是一个细致而又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及时发现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采用针对性的策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鲁征.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20(13):114+117.
[2]安凤芳.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86-87.
[3]李敏娟.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20(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