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侃华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五中学 325605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创新发展的风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化学是一门以抽象概念为主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初中化学课程虽然以基础知识为主,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所以难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阻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挫伤其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应加快转变观念,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有效结合路径,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以及有效性。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并引入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初中生课业繁重,教师也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同时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仍无法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价值。基于此,学校应为化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创造条件,不仅要提供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等硬件支持,也要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并合理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鼓励其积极地参与到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在教学之余,教师应主动学习文本、图形、视频、动画的处理技能,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初中化学教材知识虽然基础,但也包含着不同类型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学习障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分析知识特征,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要提前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下,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常常只是将教材知识与多媒体内容进行简单集合,课堂教学仍以“满堂灌”为主,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模式既限制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高效整合,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突破课程内容的限制,在保证课堂进度的同时,适当拓展课外学习资源,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课件既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载体。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应具备灵活性、立体性的特点,能将复杂的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调动其学习兴趣,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有力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视觉和听觉,教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知识既能被学生听到,也能被看到,同时也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时间,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感官以及心理上的多重刺激,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最重要的就是求实,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保障教学课件质量的前提。在应用网络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核对,如果存在明显的错误,应放弃应用,对于自己无法确定的内容,要积极搜寻资料进一步确认。
二、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是学生主观感受的过程,课件的视觉效果对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广大教师通过培训和实践,基本上都能快速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但在课件的整体布局上大多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人的视觉习惯一般由大到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所以关键内容要放在画面的左上角,并选用较大的字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画面中存在色彩较深和色彩较浅两类元素时,学生通常会更早地注意到前者,所以要想在课件中突出重点信息,需选择较为深重的颜色。但如果画面中有彩色和黑白色两类元素时,学生则会先吸收彩色信息。另外,教师要注意彩色元素不宜过多,以免学生出现视觉混乱、疲劳之感。课件中的每个画面可能包含文字、图像等多种元素,教师要注意考虑画面的整体协调性,合理编排文字、图形等元素,避免给学生带来杂乱无章之感。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化学理论知识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化学教材中包含大量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性概念,比如“原子的结构”“物质的量”等。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果教师只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那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起来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只能被动地进行机械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会越来越不牢固。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更为详细且直观地展示重要的理论知识,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其科学思维的培养。待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方式后,教师可以划定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内容,让学生据此自行搜索资料制作课件或微课视频,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结合有效地丰富了课堂内容,但也造成了信息冗余现象的发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避免将大篇幅的理论知识瞬间呈现给学生,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理论知识还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强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完善知识网络,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非线性网络结构组织信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在思想认知以及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师应树立起高度的工作责任意识,锻炼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注重总结教学经验,加快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邢南鹍.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59.
[2]?严咏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共同体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9(1):63.
[3]?刘昌威.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