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让阳光洒满心扉——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夏红艳
[导读] 过去我国教育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目标,忽视学生人格与品德培养,不利于其均衡与健康发展。
        夏红艳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过去我国教育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目标,忽视学生人格与品德培养,不利于其均衡与健康发展。民族复兴做好人才培养是关键,习近平在新时代对教育重新定调,指出学校要树立大教育观,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作为目标。这就需要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实施德育,还要提高德育成效。班主任是促成上述目标实现的关键,当下应转变德育观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交流,使德育走进其心灵,使学生在感悟基础上自我教育和践行,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果。本文以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为探讨对象,分析增强工作成效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途径
引言:
        立德树人是初中教育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和手段,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核心价值与高尚道德品质,培育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初中学生三观与道德品质培养处于关键期,做好这些方面引导十分重要。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中,班主任是先锋,也是促成德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因为学生在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负责对其进行管理,而这为德育创造良好条件。当下初中响应教改号召,普遍提高对德育重视度,但是教育成效却有待提升。基于此,班主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德育工作,结合初中学生心理、思想、品行等方面特点与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获取熏陶,才能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变得积极向上,确保身心健康和品德高尚。
        一、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条化问题严重
        就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看,存在着教条主义问题,在平时管理中经常向学生灌输各种大道理,却很少去关注学生真正需求。这样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大弊端在于,和现实脱节,不能走进学生内心,自然也就缺少实际成效[1]。另外,整天讲道理,初中学生会产生厌烦感,一旦形成抵触情绪,自然也就听不进去德育教育,这个方面教育工作效果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未能走进学生内心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过程中,大部分是从自身出发,缺少换位思考。学生犯错误以后,会对其进行严厉批评,或者是用班规处罚,未能站在学生立场上分析其犯错原因。这样德育缺乏成效,学生摄于班主任的威严,可能但是不说什么,但是后面依然会犯错,因为德育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班主任工作繁忙,在平时很少去了解学生内心需求,以及分析学生行为出现问题原因。只是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求开展德育教育,形式化问题严重,不能帮助学生生活中各种困惑与问题,德育实际成效低。班主任工作难以打开学生内心世界,双方沟通存在障碍,德育就难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不仅阻碍班主任德育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也会影响到班级管理成效。
        二、德育工作优化有效途径
        (一)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班主任德育工作要获得学生认可,就必须要坚持平等原则,在管理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区别对待任何一名学生。初中阶段学生渴望得到别人认同和尊重,追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班主任德育中要明确学生这个心理需求,以自身行动起到表率作用,既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使其也能尊重其他人,不区别对待他人,同时这种做法还能获取学生好感,师生距离变近,学生也就愿意敞开心扉,向班主任诉说自己苦恼、困惑、矛盾等。班主任在与学生接触中,就会更好了解每个人,这样开展德育就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遇到问题,使其身心变得健康,并提高其品德修养[2]。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班级中学生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既有优生又有中等生和学困生。平时班级管理要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任何一个,让所有学生感受到关爱,以及来自班主任的尊重。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被感动,不自觉与班主任亲近,乐于与班主任交流和分享。所有学生信任班主任,这是德育工作提质增效的基础和关键,可依据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情况,以及平时行为等,有针对性对学生开展德育,效果会更加好,而且能确保取得实质性效果。反之,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果区别对待优生和学困生,学生心中就会生成芥蒂,自觉也班主任划开界限,也会产生不满情绪。有些会为了表达自己不满,或者抗议班主任对自己不认可,故意做出违反校级班规事情。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要走进心灵,提高成效就必须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二)学会换位思考
        班主任德育工作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对其有比较大触动,促使学生自我改进,就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初中学生犯错是不能避免的,班主任在教育中要避免还没了解清楚情况,就先劈头盖脸的责骂。实际工作中要不回避学生身上问题,在其出现错误行为后不要急于批评,应心平气和与学生交谈,站在其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就能更好理解学生行为,明确其之所以会犯错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展德育,针对性就会更强,也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处理了这件事情,学生却没有改进。初中学生在平时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生活方面、心理变化、思想困惑、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处理等,这些都会影响其行为。所以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不要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应当在平时管理中多关注和了解学生,明确其这些方面遇到问题,然后站在学生立场上开展德育,有目的性疏导,为其排忧解难。这样德育就能拉近彼此关系,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关爱,以及对自己用心,就会主动亲近,信其言,为班主任德育有效进行奠定基础[3]。学生有些行为站在成人角度上可能难以理解,也会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换位思考就能理解,然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德育实际成果会更高。
        (三)对学生赏识和激励
        初中学生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班主任德育工作要结合这个,对学生进行赏识和激励。初中每个班级中有几十名学生,个体差异比较的,每个人兴趣爱好、潜能、思维方式、行为等都有较大差别。所以班主任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就要发现每个人身上优点,然后进行赏识和激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认同。这个基础上,学生会产生喜悦,也会接受自己和认同自己,人格会更加健全,也会持续性发挥自己优点,并在自我完善中弥补不足,最终达到更好德育效果。班主任对于学生赏识和激励要全方位和多层次,如平时学生考取好成绩进行激励,考试有进步也要激励,对于退步学生则要鼓励,使所有学生形成胜不骄失败不气馁的良好品质。又比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方面表现不突出,但是体育运动才能突出。班主任可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或者班内组织体育活动,既能给这类学生展示自我机会,又能培养全体学生班级荣誉感[4]。又比如班级中成立互帮小组,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帮助他人所带来成就和喜悦,相互激励,从而在互帮互助班级氛围中,形成优秀品质,促进心理与人格健全。另外,德育工作建立档案,将每个学生优点和缺点记录下来,提供发挥优点机会,在与学生交心中,使其认识到自身不足,然后进行激励,促使其自我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必须尊重和关爱学生,走进心灵,获取学生信任。通过了解学生各个方面困惑和心理需求等,因材施教,使其受到影响和触动,改进不足,促进身心健康,以及使学生形成高尚品质。
        参考文献
[1]陈维. 走进心灵,让阳光洒满心扉—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1):00282-00282.
[2]陈婉婷. 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扉——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J]. 科普童话, 2018, 000(035):P.132-132.
[3]莫翠英. 敞开心扉,让心灵洒满阳光-对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5.
[4]吴旦旦. 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3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