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余彩虹
[导读] 新课改下教育的展开需要将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核心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历史课的探究中来,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三观。
        余彩虹
        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中学校 629000
        摘要:新课改下教育的展开需要将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核心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历史课的探究中来,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三观。新世纪背景下,新课标提出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具体研究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渗透;路径
        高中生的三观观念正处在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学校德育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不仅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人格上变得越来越完美。德育成为了推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
一、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无法通过书面考试来进行检验,这也让很多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不会纳入到历史考试范围,即使部分被纳入到考试范围中,也只是对历史事件的知识进行考查而已,无法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培养进行有效的考查。很多历史教师将应试教育视为课程开展的基础,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过分在课堂中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无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中隐性的情感教育价值观,使得德育渗透难上加难。德育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利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历史科目当中的隐性德育因素,使学生能够受到德育教育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德育目标
        中学阶段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在中学落实德育教育应本着育人为先的原则,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品质的引导。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文化知识是民族发展进程当中的文化结晶,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观,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当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全面立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身负祖国未来发展和兴盛的责任,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思想。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德育教育目标,德育目标的确定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贯穿于学生历史学习与生活当中,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从而为他们制定科学的德育教学计划。例如,学习历史典型事件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近代史是我国屈辱的历史发展轨迹,教师可以利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知识对学生展开挫折教育,通过梳理中国近代史封建性质、殖民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不同社会体制的演变,列举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来帮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从中不断激励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他们为了祖国的强大而读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实践思想和创新意识,更好的在历史教学中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三、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高中历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包括了社会科学与跨人文科学,对于引导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历史史料的德育素材,根据这些素材当中蕴含的德育意义与价值进行总结与整理,从而为学生构建出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有效融入到课堂设计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关注成绩转向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进步,使学生能够在历史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实现道德品质的升华。教师需要对历史课堂中的德育素材和案例进行详细的记录,在阶段性教学完成后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完善。不可否认,德育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在社会背景下成长发展得到进步,历史资料中包含的信息较多,这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利用一些具有内涵价值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德育思想,帮助学生实现德育品质的进步。
四、运用史料,开展价值观教育
        (一)尊重史料
        历史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历史具有发展演变的要特点,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穿插德育内容,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品质的引导,学生能够在趣味性的环境感受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知识,使他们不再感到历史知识的抽象。这是一门需要发挥教学技巧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史料,辩证地看待一些历史问题,利用有效的手段去渗透德育教学。历史事件是对是错自有公论,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曲解事实,对历史事件进行美化或重塑,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从中感悟历史事件的对或错,让他们以辩证的眼光去思考历史事件,从而使他们能够古为今用,正确的分析现实问题的对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抓典型人物
        历史事件都是由人物进行推动发展而来,历史对事件当中人物的评判有正反两面之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去伪存真的态度帮助学生通晓历史,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理解古人的历史经验,在现实当中少走一些弯路。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是组成历史事件的三要素,人物是推动历史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和总结来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例如,现在的人们对岳飞和秦桧儿具有不同的历史评价,有的人陷害忠良遗臭万年,有的人精忠报国流芳百世,历史人物生前做过怎样的事迹将会影响人们对他的评判,也会改变历史事件发展的轨迹,从而使教师能够利用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深入挖掘来开展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新课改教学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而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历史隐性价值元素的挖掘,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彦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析[J].知识文库,2020(13):141+143.
[2]李雪梅.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探索[J].侨园,2019(12):111.
[3]张彦珠.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析[J].高考,201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