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熊敏
[导读]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熊敏
        重庆市荣昌县安福中学校     重庆 荣昌  402473
        摘要: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音乐学科的教学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更是受到了众多学校和广大老师的重视。音乐教学作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音乐老师,要重视音乐教学,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教学传授学生丰富的乐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合唱教学;实践探究
        合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独唱、对唱相比较,合唱具有更强的张力、爆发力,以及更强的情感表达力,是抒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时,合唱的难度也比较高,因为合唱不仅需要培养合唱团队中每一个学生的歌唱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合作熟练度等等。由此可见,合唱教学需要老师积极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简要对合唱教学进行实践探究,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音乐合唱教学的意义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内容,因为合唱非常考验一个团体(班级)的契合度,从另一方面来讲,合唱的好与差可以体现一个班级的整体氛围。
        在当前教育阶段,由于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作为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好是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优化合唱教学,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目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一定的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在初中阶段,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首先,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音乐教学的地位较低,很多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音乐老师的专业基础能力不足,甚至存在其他学科老师代课的现象,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音乐教学难以向前发展。其次,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判断力都还在上升期间,所以对于难度较大的合唱而言,仅有少数学生能良好的掌握其技巧、知识等,导致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难以继续提高。最后,受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影响,以及现代媒体对各种流行音乐和流量明星的大肆宣传,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出现了很大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中国风类型的音乐,有的学生喜欢情感类型的音乐,还有的学生喜欢动漫歌曲等等,这就导致老师难以选择教学内容,也难以促进合唱教学的发展。


三、优化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优化合唱导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面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时,他们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合唱学习、练习中。因此,合唱教学开始前,老师要继续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并以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
        比如,在教学《洪湖水,浪打浪》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选择课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初中生的年龄,以及现在网络中流行的音乐类型等因素,班上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听过这首歌曲,例如听父母、爷爷奶奶哼唱过,或者在某视频的背景音乐中听到过,但是他们对这首歌的理解程度和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老师可以用学生接触较多的相同类型的歌曲,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老师可以选择《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在最近流行过一段时间,所以学生对其很了解,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这样一来,由此及彼,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学习中,使学生逐渐掌握两首不同歌曲的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组织合唱比赛,通过小组比赛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方面,学生都会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求生欲。老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的模式,让小组之间良性竞争,比较哪个小组的合唱更优秀,从而激发学生的合唱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学《青春舞曲》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能力,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在教学完毕后,给学生充足的联系时间,让学生在课下、午饭后、放学后等时间进行练习。最后,老师再寻找合适的时间,以举办合唱比赛活动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竞争,老师可以对比赛优胜的队伍进行合理的奖励,例如笔记本、小零食等学生喜爱的物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完全激发,从而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练习,有效促进合唱教学的发展。
        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时间对合唱技巧较差的学生进行“补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唱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的魅力。
结束语:
        结合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审美能力以及歌唱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初中音乐老师,要积极创新合唱教学,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从而促进合唱教学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新贵.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1):155-156.
[2]万睿晨.谈初中音乐的合唱教学训练的开展[J].魅力中国,2020,(35):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