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高段合唱课教学方法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寿丹阳
[导读] 合唱是最具音乐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音乐表现领域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寿丹阳
        杭州钱塘新区江湾小学 310018
        摘要:合唱是最具音乐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音乐表现领域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对学生展开合唱教学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设计优质且高效的合唱教学活动,以此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接下来笔者将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高段合唱课教学方法展开探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高段;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合唱教学占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位置,尤其是在小学高段。合唱指的是由集体多人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十分普及并且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的形式。通过合唱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集体演唱的经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群体意识和协调能力,促进学生整体个人素养的发展。
一、帮助学生养成合唱的意识
        在小学高段对学生展开合唱教学前,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起合唱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接下来的合唱教学活动的顺利且高效进行。
        (一)树立“我们”的意识。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应当纠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意识到合唱并不是表现个人的舞台,而是团体一起演唱合作的结果,需要集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够完成。所以,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应当反复的提醒高年级的学生,不能只管自己的声部,还需要去仔细地倾听其他声部组成的合声效果。比如说,整体的音色效果以及力度的变化等等。
        (二)帮助学生形成“合”的音色。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在歌唱的过程当中要保持音色的相对统一,所以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展开合唱教学时,也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合唱音色,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弱声歌唱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唱音色。第一,教师应当从聆听入手,让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如《茉莉花》、《雨花石》、《外婆的澎湖湾》等等,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当中去体会到合唱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合”。接下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寻找高位置唱歌的方式,以此训练学生声音位置的统一性。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合唱录下来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寻找自己在合唱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合唱的音色。
二、注重对学生展开合唱技能的训练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合唱教学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合唱技能的训练,合唱技能包括有姿势、呼吸、发声、吐字等等,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对提升学生的合唱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学生展开合唱技能的训练时,不能只是单纯、机械、重复地对学生展开训练,而是应当把合唱技能的教学融入合唱歌曲的实践活动当中,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歌曲合唱的效果,同时还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例如,人音版中所收录的《茉莉花》这首歌曲是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进行这首歌的演唱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演唱的过程当中领略到民歌的独特魅力,并学会用舒展、流畅的声音完成演唱。再进行这首歌曲的合唱教学时,教师应当将整首歌曲进行分段讲解和排练,分声部让学生去熟练乐谱,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展开有效地引导,处理学生在合唱过程当中的细节问题,以此帮助学生达到音色的和谐统一。
三、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般会出现四种不同的情绪,这四种情绪分别为好奇、畏难、焦虑和兴趣,其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灵活地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有效地提升合唱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的合唱教学时,学生可能对于一声部和二声部之间的转换节奏把握得还不是十分的准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他们比较喜爱的流行歌曲。比如说,《小苹果》、《荷塘月色》等等,利用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的去聆听这些歌曲的合唱特色,以此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接下来,教师在为学生展开《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的合唱教学,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进入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四、组织多元化的合唱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个阶段当中的小学生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胜负欲和好胜心,并且十分愿意去表现自己、展现自己。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比如说,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班级合唱展示活动,也可以在学校当中定期举办班级合唱比赛,还可以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情、元旦等安排合唱的节目。组织开展利用这样的多元合唱活动,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在合唱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合唱水平,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学会如何协调音调,学会如何根据指挥者的节奏进行合唱。另外学生还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合唱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的重视对学生的合唱教学,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设计优质且高效的合唱教学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在未来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工作者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优化与完善合唱教学的教学模式,寻找出一条最适合学生的合唱教学路径。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广大的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微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斌.论课堂合唱教学对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6):13-14.
[2]张瑜.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初探[J].写真地理,2020,(31):189.
[3]王青.用多样化的唱练方式,提升小学高段合唱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7):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