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陈玉明
[导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颁布以来,对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低层次的能力水平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查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井研县马踏中学 陈玉明 摘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颁布以来,对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低层次的能力水平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查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稳步、积极、长效发展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近年来,中国积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带动了教育的创新和改变。2014年国家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培训标准》),旨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农村地区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展的难点和重点,而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主要的执行者和传播者,在教学中应用能信息技术的能力将直接决定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1.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1.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缺乏常态性 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硬件和软件设备配置相对齐全,能够满足大部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校的许多设备和学科软件的功能与应用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在操作方面的表现一般。许多教师在自己日常工作中更习惯使用传统的办公方式,对于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热情不高,使得办公信息化并未达到常态性。同时,由于工作繁忙或家庭生活等一些因素使得一些教师无法抽出足够时间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即使能够参加一些信息化教研活动,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将教研学习成果整合到自己的教学系统中,这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浪费了教研培训机会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1.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不足 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兴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QQ群、微信、班班通等软件也逐渐成为教师日常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调查了解到,仍有许多教师对这些交流软件存在着应用障碍,他们更习惯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且教师工作繁忙,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尽管部分教师表示自己可以通过QQ群、微信等形式,在学生离校后及时与其交流,但是交流的时间或次数远远不足以支撑他们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 1.3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评价与诊断的能力有限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选择并利用技术工具评价教学和学生,但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善于利用成绩管理软件简化成绩统计过程,仍依赖传统的成绩册等形式。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但如何利用信息化评价工具进行系统和科学化的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较大困惑,因此要构建信息技术评价体系,对学生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评价。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利用信息化答题设备开展练习和测验并未表现出热情。 1.4教师制作课件的态度不够积极 除了上面几点问题,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方面表现出随意的态度。有些教师为备课节约时间,会选择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或材料进行教学,其中部分教师仅进行少许修改或根本不修改便进行使用,而不愿自行进行课件制作,导致应用的课件和材料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完全匹配。

2.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保障机制 2.1农村中小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发展意识 第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首要实践者,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改变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的状态,积极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逐渐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习惯,在摸索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慢慢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进行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质量同步提高。第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有着正确的认识,改变“会用电脑就等于掌握信息技术”、“只用信息技术抛弃传统教学媒介”等错误观念。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介有机融合,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合理使用,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才是衡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标准。第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能力标准》,明确当前教师应该具备的五维度能力,并根据自己现有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参照《能力标准》设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从而得到发展。 2.2农村中小学应提供技术资源,满足教学需求 第一,农村中小学应注重为教师建立一个教师易教、学生爱学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已经具备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简易多媒体教学工具,但这些仅供教师呈现数字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应尽量为教师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先进的交互式多媒体设备,进而能够在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基础上实现人机交互。第二,农村中小学必须为教师准备必要的软件。通过调查可知,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于部分通用性软件,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应用能力较好,但对音视频编辑软件等稍微难操作的软件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学科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虚拟实验室等更是无从涉及。这就要求农村中小学不仅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多媒体设备,更要为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需求的教师提供适宜的教学软件,促使教师更方便的展开教学。第三,农村中小学应为教师搜集丰富多样的数字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教师相较于城市小学教师,可直接利用的数字教育资源较少。为了使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多为教师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主题学习资源包、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以便教师更高效、优质的选择和利用资源,减少寻找与整合资源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3教师培训部门应重构培训体系,分层设计内容 第一,培训部门应充分调查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根据教师的能力需求,分层设计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使每位教师都能学到最适合自己的知识,保证每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将实践贯穿始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供教师学习与参考。单纯的理论学习,不足以让教师深刻理解每个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优缺点及应用效果,必须将信息技术通入到教学案例当中,让教师深入教学,才能体会到信息技术使用的特点与优势。第二,在安排培训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的特殊性,在区域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充分发挥培训的职能。将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网络研修与骨干辐射相结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随着教育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逐渐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将稳步提升,优质发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也将越来越丰富。当然,由于自身欠缺一定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不够强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使本研究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可能个别观点有些偏颇,诚与各位同仁商榷。 参考文献 [1]焦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