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大背景下的中外社会创新——破解中外慈善领先模式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孙玮壑
[导读] 2020年初,疫情的来临让人类社会接受了一次来自自然的挑战,社会发展轨迹也因此发生改变,基于活力系统模型下的社会创新进一步考验组织动态能力,中外慈善与志愿组织的社会创新力量日益显著,笔者就如何进一步破解中外慈善领先模式、以社会创新促社会发展及措施等进行研究并提出参考思路。
山东建筑大学 孙玮壑 250101
 
摘要:2020年初,疫情的来临让人类社会接受了一次来自自然的挑战,社会发展轨迹也因此发生改变,基于活力系统模型下的社会创新进一步考验组织动态能力,中外慈善与志愿组织的社会创新力量日益显著,笔者就如何进一步破解中外慈善领先模式、以社会创新促社会发展及措施等进行研究并提出参考思路。
关键词:社会创新  中外对比  慈善公益  疫情
        引言:步入2020年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成为了社会大众热议的话题,在这样的疫情大背景下,社会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利用活力系统模型下组织动态能力的内在发展路径来指引社会发展?疫情当下中外慈善和志愿组织模式更新促进社会创新发展。所以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剖析社会创新现状,破解中外慈善领先模式。
        一、疫情与社会创新的碰撞
        (一)社会创新的定义
        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新的解决方案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甚至志愿失灵要求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并推动三者之间的融合和界线模糊所有这一切都催生着社会创新。社会创新对于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
        (二)疫情大背景推动社会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这次疫情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新冠疫情无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防止新冠疫情蔓延,我国采取严格措施,学校停课,各行各业停工。因此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其中旅游、餐饮零售、交通运输、娱乐文化、线下教育、房地产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比较直接。
        二、疫情背景下中外社会创新的表现
        (一)国内表现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原文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冠疫情爆发时,正值春节前后,人流大增,为防止病毒蔓延,我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严格措施,各行各业停工,人们自觉在家隔离。但这也让我国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医疗设备,医疗物资缺乏,人民因在家隔离食材短缺。如何去落实十九四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如何解决疫情间出现的这些问题?疫情爆发后,为很多有爱心的组织和个人希望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纷纷向疫情严重的地区募捐防疫物资。 
        (二)国外表现
        国外高峰期比国内稍晚,我们以美国为例,2020年1月24日在美国宣布首例感染新冠病毒案例,至今美国累计确诊病例11695711例。美国同样也在面临防疫物资短缺的问题。那面对这一问题,美国社会组织是如何回应社会需要的。


        首当其冲的上美国联合之路。美国联合之路有很强的资源筹集能力。它在疫情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开设COVID-19热线:二是启动全球的筹款行动。在疫情期间美国联合之路和211信息网络协同合作进行信息分享。美国联合之路再提供物资时不会盲目帮助。他们首先会做一个社会需求调研,掌握社会基本情况,那些地区是最紧急的,那些人民是最需要帮助的。第二步,他们会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利用这个专项基金筹款。第三步,基于原来的调研生成资助方案,明确善款的使用方向;第四步,设置不同的捐赠渠道,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三)疫情期间的中外服务模式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社区封闭式管理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而“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防控模式在其中大有可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成为“粘合剂”,在由于因疏离造成的人际关系弱化带来的心理问题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塑了社会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理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社会关系模式还必须关注互联网发展。在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形成的圈子使社会关系模式变迁产生了影响。在这些朋友圈里面,有的见过面,有的没有见过面,都被邀请加入到交流的圈子中来,或许有的人以后会见一面,或许有的人永远也不会见上一面,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不停地交流、互动,这就是互联网下人们社会关系的新模式。大量的志愿服务平台也是基于这样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例如,北京志愿者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发布复工复产志愿者项目,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为被隔离人员、受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参加抗击疫情活动的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过去,人们提到志愿者服务主要是从活动本身或者相关理论视角出发,因为疫情带来的根本性改变,要求必须用新的理论重新审视其方式。
        放眼于国外对本次疫情志愿服务,以加拿大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为例进行剖析。加拿大社区志愿组织发展早且自发性强,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主体性作用。加拿大统计局联合社会调查中发现,在与以往不同的当今社会环境下,招募社区志愿者的方式需要根据当下的双向诉求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因此加拿大志愿者协会启动“架桥计划”(Bridging the Gap),提供多元化的社区志愿参与方式。
        对比中外志愿服务模式,我国主要遇到的挑战在于难把握应急需求、专业要求高以及多元协同机制化水平提升。针对以上挑战,我国首先要满足双向诉求,培养社区志愿文化,明确志愿文化的认同和共识是推动和保证加拿大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立法及制度保障,将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与其他现有法律保障相结合。第三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自治与共治协同治理的社区志愿运营模式。第四是建立科学良性认可制度和反馈机制,让社区志愿者、社区志愿组织和服务对象都有发表自己建议和感受的平台,不断完善社区志愿活动的建设和发展。
        结语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支持,我们不能一味地理想化地看待它,也不能没有信心。我们要充分怀揣初心去做一份慈善事业,帮助其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多元化,让这条事业链能够生态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鸣鹛. 决战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N]. 常州日报,2020-11-12(A02).
[2]高德胜,丁泓茗.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1):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