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2期   作者:林厥云
[导读]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课时紧,压力大,学习数学的时间不够。
        林厥云
        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515829
        摘 要: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课时紧,压力大,学习数学的时间不够。这说明教师应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有效性,让学生利用有效的时间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要让学生真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教师需要理顺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加快学生的答题速度。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法
        
        数学学习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回答问题也需要一定的解题能力。不需要像语文那样不断的记忆,也不需要像化学物理那样不断的实验。可以说,高中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尽快解决问题,取得高分。因此,在普通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向学生灌输解题能力的重要性,教给他们一定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思路。
使得学生明白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1高中数学解题概述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解决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提高素质的需要。数学技能是一种解题能力,为学生提供独特的思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个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塑造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教学方法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没有引导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错过学生发展的最佳时期,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逐渐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意识。
        2高中数学解题训练方法
        2.1帮助学生总结,举一反三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总结,灵活运用,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长期的训练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思维也会更加开放。因此,教师在培养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时,应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总结,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要在日常的高中数学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强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为了赶上教学进度,有的老师往往只教给学生一种解题方法,学生也形成了有限的思维。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许多数学问题中,有许多数学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如在求函数值域的问题上,老师一般都是讲解代数,很少给学生讲解三角学或者几何。他们一方面怕学生接受不了这种难学的东西,另一方面,另外两种评价范围的方法,解释起来很费时间。在评价范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代数、三角形、几何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2.2灌输数学思维方法。


        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之一。数学思维方法是思维的一个范畴,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模块化,是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之一。只有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才会得心应手,信心十足。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思维方法,才能适应变化。在数学的很多题目中,总是这样。只要学生掌握每一类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做任何题目都会更顺利。可以说数学的知识点非常相似,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例如,在概念分类中,几何级数的常见比率分类类似于线性方程的分类。再比如,带参数问题的讨论和不等式解集的讨论。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后,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比如在排列组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几个元素少的简单例子,引用数字1、2、3、4、5,询问学生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让数字不重复,来帮助学生学习排列组合的概念;你也可以举出航空部门从北京到杭州再到深圳需要准备多少不同的机票。学生会在这样简单的排列中总结出一个共性,然后得到排列组合的定义和公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和深刻内涵,而且可以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
        2.3指导学生准备和复习。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及时巩固复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把握重点内容,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这种提问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之一。所谓复习,就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记忆的行为。这说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普通数学课堂上的预习和复习,从而优化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预习分为整体预习和单节课预习。整体预习是学生在开学时预习整本书,首先对每一章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单节课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上课前详细预习本章内容。复习主要是指老师加强对学生知识的训练,课后多安排相关的作业。
        3结语
        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次性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活动,需要学生不断配合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师主要发挥启发的作用,而学生主要感受知识并与数学中的关键内容联系起来。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们也要加强合作,不断积累。教师把握好方向,掌握方法,相信高中数学教学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在课程改革的帮助下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志恒.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初探[J].新校园(中旬),2016(1):47.
        [2]梁礼华.浅谈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5):133-134.
        [3]姜正凯.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2):15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