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2期   作者:林晓春
[导读] 小学是发展学生基础素养与综合能力的起始阶段。
        林晓春
        福建省闽清县东桥镇北洋小学     350818
        摘 要:小学是发展学生基础素养与综合能力的起始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开始向逻辑性偏向,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时期。本文以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从该年龄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状况分析入手,对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对策展开几点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各个领域的人才培养都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小学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基础构建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在该时期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引导。小学高年级数学具备较为明显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施教者需要充分把握该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化难点为巧点,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1 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发展状况
        创造性思维即指的是能够针对某现象主动找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针对结果进行反思完善的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生理构造上已经具备发育较为成熟的大脑,其能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进行自我意识主导的应对反应,在对问题的解决与反思上体现自身的主观意识。同时,低年级小学数学对学生的判断力、分析力进行了初步锻炼,则使其在后续高年级数学学习中,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抽象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索,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抽象性特点能够加速学生思维能力的成熟与逻辑的完善,因此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为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绝佳的环境。但是,基于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特点,其在创造思维发展上缺乏良好的自控力和约束力,很难使之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创新设计,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特点与该年龄段学生自身的特征进行结合,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发展更加健康。
        2 优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效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处于小学高年级教学阶段,涉及观察力、计算力、判断力的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此,以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对优化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2.1 营造优质教学氛围,激发创造性思维
        课堂氛围的优劣是影响学生思维扩展程度的最大因素。一个优质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快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用创造性的目光看待数学问题,在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元素,建设小组合作制,引用现代化技术多元教学等,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提供最佳条件。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位置》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在生活中用到“位置”知识的场所,例如在电影院找位置,引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教师可以引入“我的邻居在哪里”小游戏,教师随机叫到一位同学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自主反应,之后开始接力“我的邻居是……,他在……”,使学生能够快速反应、理解并运用位置“列、行”的表示方式,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数学虽具抽象性,但是本身与生活的对接点很多,教师可以通过使课堂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数学课堂生活化致力于引导学生将数学思维贯彻到生活中去,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具有活力,并增加实践的便利性,不断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课中,最常见的问题“鸡兔同笼”就是联系生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例子。还有年龄计算、货物运输、买菜找钱等等。
        2.3 强化课后训练工作,巩固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课后训练强化板块,因此需要优化课后训练设计,尤其重视应用型和开放型训练的强化,能够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巩固。
        2.3.1 应用型
        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终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优质的实践创新能力。应用型的课后训练,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应用型题目设计时,需注意与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可以有条件进行实践探究,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课后题目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方块组合图形,进行观察和拆分,巩固图形观察的知识,并形成自身的数学逻辑,并巩固创造性思维。
        2.3.2 开放型
        开放型题目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型题目的特点就是“一题多解”,在寻找不同解题思路与方向的过程中,对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巩固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设计时要关注其开放性,保证学生课后训练的有效性和价值。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位置》一课的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坐标格中设计一个图形,并在旁边正确标示坐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绝佳时期。因此施教者需要重视在基于课程特征与学生特征结合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改革。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氛围,引导其从生活中探索问题,强化其课后训练等,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产生到巩固再到发展,最终完善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后续发展其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玲.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少年 2019,0(17):0155-0155.
        [2]宋国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 2017,3(13):68-69.
        [3]王辉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10):7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