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兴荣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五中学561601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特别是今年来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让课堂模式更加的丰富多彩,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堂等新形式,新理念不断涌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其抽象性较强,逻辑要求高,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较为吃力,这时将集成信息化技术的微课功能融入到课堂中,它在数学知识细化与思维点拨上优势明显,对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完善提升,知识点的理解消化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微课教学;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引言:将具有信息化特色的微课教学融入到高中数学的课堂中去,对于当前的课堂教学形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机遇也十分明显,它是对现有教学理念方式的极大创新,更是对学生思维定式的一次革命性颠覆,在学生学习习惯建立,思维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培育上都发挥了技术上的关键影响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充实和提升,最终会反应在课业学习和考试成绩上,而微课的应用阵地在课堂,关键在老师,因此开展微课功能应用探究十分必要。
一、创造利用微课功能实现良好课堂氛围
丰富多样联系实际的课堂环境,是开展微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取决于微课的短时间、目标性强的特点,要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环境,就要对课堂氛围进行一个舒适化的营造,特别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和框架都是高度抽象,那么老师就要考虑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对应的情景当中,通过启发和引导来让学生能够把实际生活和学习知识相关联,使其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在对知识点的了解上更加的顺畅,以人教版高中数学中的一元二次函数为例,该函数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形,而很多学生前期对抛物线的没有直观的认识,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为学生播放一个弹道导弹的模拟发射的弹道轨迹,以这种具有冲击力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并且还可以提出一个探究性强的问题,比如导弹自重1000公斤,当上升速度为300m/s时,发动机关闭,仅收到重力作用,问导弹最后的射程为多少,这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以解答,老师就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引入抛物线的概念,在用微课功能为学生讲解二次函数的关键内容,加深了学生的课堂印象,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充分的学前准备
高中数学内容多,体系全,这就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需要讲解更多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在前期没有做预习和准备,就容易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微课的功能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课前的预热准备是必须环节,老师要做好预习准备的指导。首先让学生去了解今天学习内容的大体框架,有哪些名词、定理是难以理解的,其次对于重点的内容老师提前进行切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1],最后老师让学生对预习的结果做一个交流发言,并提出问题。在正式上课后,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不解和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积极借用微课教学方法,让其对课堂中的重难点进行辅导,微课的课时较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控到位,这样学生就能遵循着既定的安排有节奏有步骤的开展学习,步步为营扎实提高,同时也解答了预习时候内心的疑惑,老师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效果。
三、以教学中的重难点为突破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微课的信息化特点十分明显,它的内涵也十分的丰富,包括了形式多样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同时还可以实现师生间的高效交流互动,那么老师要运用好这一先进教学工具,其重点是在把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解题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与微课的形式相结合,形成一套符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学模式,要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数学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将微课的优势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相关知识点的核心意义,定理公式的应用方向以及面对重难点的应变能力。所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老师应当在课程讲授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运用好微课功能[2]。
以高一人教版数学的集合内容的讲授为例,其中的重点在于集合的运算,课程可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展开,在起步阶段,先让学生知晓集合运算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中的数学规律产生浓厚兴趣,同时给学生预留思考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先去分别全集、补集的概念,再深入的让其思考交集和并集的不同之处,而后可以运用微课的图像功能,演示不同的A和B两个集合分别是交集、并集、补集时,运算的方式和技巧,最后在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互相交流,进行对比,找出错误,老师使用动画形式对三种计算过程直观化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更加的透彻,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
结束语
微课教作为信息化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要在现代化的高中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是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注重引导和启发相结合,同时与其他多媒体教学方法相配合,切实提升课堂质量,更好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思维。
参考文献:
[1]陈芳.MOOC 环境下的微课程在高中数学中的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郭文.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J].吉林教育,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