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2期   作者:栾卉凡1孟祥军2
[导读] 本文就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进行研究与思考。
        栾卉凡1孟祥军2
        1.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山东 潍坊261205
        2.潍坊中学   山东 潍坊261031
        摘 要:随着新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崛起,社会上兴起了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就比如高中数学需要学生们有极其活跃的思维,有一定的解题思路,而近些年兴起的高中数学中的“导研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就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进行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思考
        在当前学校教育模式中会跟着信息化技术不断革新,学校会为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升学率更新学习器材以便利学习,而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利用“导研式教学”,所谓“导研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把总结出的经验和解题措施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进而转变为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教学仍旧以教材为主,及时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爱上学习数学。
        一、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学习习惯不集中
        高中数学应该是大部分学生最头疼的科目,作为一门重点科目必修课,分值又高,学生们会感到学习困难,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遇到难题会放弃,丝毫不考虑解题技巧,学习习惯不好不认真,头脑思维不敏捷,逻辑性不强,解题缓慢,无法集中精力,造成偏科,这些情况都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这种情况只会影响到学生总体成绩。
        (二)数学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
        老师在教学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固守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不懂得创新教学内容,导致学习方法死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高中数学又是占分比很高的科目,这种方式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只是一味的给学生们灌输课本重点知识,板书一些重点题型,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学生们只会在课本上记下笔记,又有多少会清楚的记住解题过程和技巧,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学习情况如何,这大大的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忽视了数学的教学目的
        老师们会有一种思想,教授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迎接高考的挑战,只为提高高考成绩,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部分,即是否真正理解数学学习内容,所以老师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不在乎教学的本来目的,布置习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也只会套用学习模板,但是稍微拐个弯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这种教学方式怎么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价值
        (一)“导研式教学”作为新教育技术下新兴起的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师传统的数学教学习惯,随着时代的变化,数学学习课程也在不断的改变,教学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导研式教学”配合老师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合理灌输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利用“导研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近些年来,“导研式教学”受到国外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赞扬,他们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十分有效,甚至会继续研究更新这种教学方式,更好的了解当前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并找出轻松的学习方法,不断革新,改变以前的数学教学内容,找到新的有效率的学习方式,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学习数学。


        (三)“导研式教学”可以利用当下信息化技能进行推广和完善,让老师们实行这种教学方式,使“导研式教学”深入人心,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的解题思路,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进而找到新的思路,这样可以极大提高解题的速度,老师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爱上数学,多多做题提高学生们的自豪感,进而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意义
        (一)“导研式教学”是可以跟随老师的教学模式而变化的,老师所形成的固定的教学方式来教给学生们,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让老师有时间可以及时辅导学生做题,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自觉性,老师可以树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比如在解决高中数学几何问题时,图形往往复杂难懂,图形会看不懂,会不知道从哪下手,这时就可以利用“导研式教学”中教的固定模型,从简单到复杂,慢慢的解决,这样也可以加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导研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学习模式是设计好数学原理,让学生自己去悟,自己架构数学模型,老师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主要还是看学生自身的本领,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定义时,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定义并让学生利用定义了解到函数的基本原理,自己思考定义原理,进而更好的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思路,找到好的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就高中数学中“导研式教学”这一模式进行研究和思考,从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导研式教学”来解决,并讨论了这种模式的研究过程和思考价值及意义,可见这一模式的实行能够极大的改善学生学习效果,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发展,发散数学学习思维,梳理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受益,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远波.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60.
        [2]陶珊珊.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0.
        [3]吴国梁.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7:123.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学专项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0509)的成果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