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强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116)
摘要: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其也被认为是高中阶段的一门教学难点学科,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理论和方法被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支架式教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并且其在教学实践中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着重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课程;应用策略
引言
“支架式教学”一直以来都主张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学生本身的学习实际情况为教学基础,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设定为根本教学目标,尽全力地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巧妙地改善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的缺点和不足,学生能够在“支架式教学”的引导之下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水平,同时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重拾学习主动权和学习自信心,总而言之,“支架式教学”更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将围绕“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1“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1.1范例支架模式
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一节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授关于豌豆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和分离定律,而后再让学生对此展开思考,整个教学流程应为: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讨论推理→进行试验→得出结论,教师要按照这个步骤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认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由此可见,范例支架模式主要是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生物知识要点的认知和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将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具体、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大限度地缓解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压力和难度,同时也有效地强化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2问题支架模式
以“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提出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点燃到最高点。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体液免疫的动画,例如:PPT等,待动画播放完毕后,教师则要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①在人的体液中,B细胞是怎样识别的?②B细胞能否直接识别抗原?③清楚B细胞应依靠什么?哪些抗原是可以被清除的?哪些抗原是不可以被清除的?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绘制一幅支架式结构图,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体液免疫的全过程。事实上,问题支架模式是一个本身结构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能够让知识点更加重点化和突出化,同时它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支架式教学”。
1.3建议式支架教学
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相关知识为例,教师若想有效地完成酵母菌群种数量的统计,就必须更加注重细节化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性的建议,例如:(1)需要对培育后的酵母菌进行稀释,并从中提取样本;(2)在成功取到酵母菌样液之前,教师务必要让学生注意将盛装酵母菌的瓶盖拧紧,并上下翻转试管,为的是让酵母菌能够在试管内分布均匀;(3)在计数期间,学生一定要严格遵照“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展开统计,从而有效地避免重复计数的可能。在教学中教师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建议和指导,一定程度来讲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实验来不断深化对生物知识点的记忆和认知。
1.4工具支架教学模式
以“染色体变异”一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先将雄性果蝇的正常染色体图像展示给学生,而后再在学生的瞩目之下减少个别染色体,让学生切实地观察到染色体变异的流程图像,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非整倍体变异的理解和认知。一定程度上讲,工具支架教学模式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电子白板等其他辅助工具与学生展开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1.5图表支架教学模式
首先需明确图表支架只是一个统称,它主要包括:概念图、折线图、流程图、表格等。将图表支架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利于锻炼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和辨别能力。以“插枝生根”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实验数据,或者结合实际要求合理地构建一个以插枝生根为主题的坐标系,其中横坐标指代时间。如此一来,利用图表支架能够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认知和了解整个实验,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顺利且有效地将生物之间的各种概念串联起来。
2“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设计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改编成一个故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相应的知识要点。以道尔顿发现人类色盲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试着将这一故事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给学生,当学生寄情于景后,教师便可自然而然的引出伴性遗传的话题,将学生的专注点全部聚拢在该话题处,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是,改编的故事一定要无限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更利于学生从中获取到有益信息。
2.2构建研究支架
按照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点是:①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切勿再参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而且也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理应充分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挑选最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支架教学模式,如此一来,才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3加强师生间的合作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多创造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合作机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或6人一组,以遗传学相关知识为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讨论、分析:①遗传学产生的方式和规律②辨别和区分伴性遗传和常规遗传,待学生回答问题时,务必要组内成员一同来完成解答,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此外,这种讨论的氛围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生物学的乐趣,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也要融入进学生之中,当学生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其适当的引导和建议,在这一来一往之中,师生间和生生间也会潜移默化地增加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支架教学模式,教师也需要紧随新课标和教育改革的步伐,根据相关要求不断更新支架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点,从而有效地强化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祥海.浅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9(56)
[2] 何璇.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9
[3] 张荣献.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 2019
[4] 李丽.高中生物教学中搭建教学支架的几点思考[J]. 中学生物学. 2017(09)
姓名:吴英强 出生日期:1992.06 性别:男 籍贯:山东省无棣县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二级教师 单位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单位邮编: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