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杨 松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音乐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杨松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音乐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社会大众的审美素质提升产生极大影响。音乐文化本身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这种特性使得音乐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持续发展。然而,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音乐文化的影响,许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遇到了瓶颈,因此,创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刻不容缓。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高校;传承
引言
        音乐文化作为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立足于民族音乐文化,将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形式、内涵等引入到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作出贡献。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分支,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文化,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世代相传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在古代就有着重要地位。古时曾提出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的“六艺”教育理论;古代歌舞乐队根据等级不同有“四佾”、“六佾”、“八佾”等乐队的排列与组合形式;《乐记》中关于传统五音“宫”、“商”、“角”、“徵”、“羽”有“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的说法;有些论著中将五音与金木水火土相关联,意在强调五音之间的密切联系;还有音乐理论中对“和”进行要求,凸显出古人对音乐化人的理解;“大音希声”、“声无哀乐论”的思想,古琴音乐中“清”、“和”、“淡”、“雅”的风格烘托出清高脱俗的处世心态;古代诗词歌赋等等,都充分说明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停留在音乐本体的层面,还折射出政治、人文、哲学等内涵,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二、高校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认知现状
        (一)获取传统音乐知识的渠道较为狭窄
        信息化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而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传播较多集中于一些选秀节目,或者是当今流行的抖音网红歌曲,在这些传播方式中,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涉及很少,虽然也会有一些古风类歌曲,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诠释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因此,学生在获取传统音乐知识的渠道上,较为狭窄,平台也相对较少。高校虽然会有音乐类选修课,但是传统音乐教育仍旧相对薄弱。
        (二)对传统音乐文化兴趣偏低
        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较低,对流行歌曲、抖音网红歌曲兴趣较高。由于多元化的文化碰撞与信息来源渠道的广泛,必然造成大学生对于知识汲取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兴趣来源一方面建立在音乐发展的整体流向趋势上,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包括媒体、信息、家庭、同伴等的影响。而传统音乐文化目前还不够流行,不够蔚然成风,仍是一种较为边缘化的文化类别。传统音乐在高校中的发展空间也较为狭小。


三、传统音乐文化素养提升路径
        (一)改革传统音乐教学方式
        高校音乐教学在内容规划和形式选择方面,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状况,借助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作为新型的教学途径,全面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学科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的学科素养。首先,教师可结合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规划安排,借助适合的软件、线上平台及交流渠道等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堂环境,适当添加演奏、演唱或者欣赏等学科内容,让学生全面思考和尝试体验学科内容的不同特征,从而促进学生调动更大的潜能参与到学科知识的探索中。其次,教师需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微信、qq等途径为学生搭建交流的通道,强化课堂互动,集中解决学生在演唱、演奏或者节奏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有效实现学科教学的全面改善。教师还需在高校范围内构建更为自主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施质量,可综合运用校园宣传渠道或者社团等形式拓展音乐的影响效果。此外,高校还需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设置更为完善的硬件设施资源,确保学生学习等,不断提升硬件教学实施的质量,同时在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加大研发和引进力度。
        (二)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化教育,其中涵盖了文化的启蒙、传承、发展与创新等内容,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教育内容。离开了高校文化教育功能,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活动以及社会服务等都会失去本源动力,进而会影响高校人才教育效果。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同当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之间具有极强的联系性。在高校强化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要意识到自身的本源教育价值、特色与功用,保证在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性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升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水平,推动地方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湖南省地方传统音乐资源丰富,诸如花鼓戏、呜哇山歌、桑植民歌、祁剧、武冈丝弦等等,将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资源利用到高校教学中,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彰显地方特色,还能够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这些传统音乐文化近些年已经逐步淡出了社会大众的视野。那么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保护、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保证它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高校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这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所以高校都要注意结合自身所处地区的音乐文化建设情况,科学地建设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基地,通过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来为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储备充足的人才。地方高校也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做好区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保证可以持续保护、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
        (三)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传统音乐文化讲座
        传统音乐文化讲座和课程相结合,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音乐文化讲座,可以是对传统音乐思想的剖析,也可以是对某一个地区某一种音乐类型的具体阐释,能够让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识从“模糊化”、“概念化”到“具体化”,加深对音乐中的人文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结构得以补充完善,易于让学生从大家的话语中,感悟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与哲理所在。此外,我们不仅可以邀请传统音乐研究方面的大家,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人,让学生能够在面对面的接触中听到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了解艺人的传承情况以及民间传统音乐的生存情况等等。
结束语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一个有效路径。为顺利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理念渗透到高校音乐教育中,要注意从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出发,健全课程知识体系,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同时要基于院校的不同性质,创新文化传承机制,保证全面提升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续婧.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4):161-162.
[2]单铎.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再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2):135-137.
[3]蔡翠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6):91-95.
[4]纳娜.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J].黄河之声,2018(21):105.
[5]焦蓓蓓.试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8(18):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