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乐学与善教”的小学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7期   作者: 李德禄
[导读] 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和“学”是基本环节,


        李德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自良镇思旺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和“学”是基本环节,也是新课改改革的重点环节。在农村小学地区,由于地区限制和教育资源限制,教学环节取得的突破有限,笔者将从自身教育经验出发,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发掘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改革潜力,打造“乐学+善教”的课堂新模式。
        
        【关键词】乐学    善教    小学语文
        
        引言
        教与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要打造更高效、更具活性的课堂,就需要关注这两个基本抓手,将教与学环节统一起来。而如何统一,关键在于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开拓。
        1、筑楼先筑基,基础知识要抓牢
        基础知识教学是课堂的主要环节,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黄金阶段,也是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基础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我们强调新的教学活力的注入,是在坚持基础知识传输基础之上的,在传输基础知识智商运用更多新的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基础传输,不能因此失彼、本末倒置。
        例如,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空间的学习环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要做的,主要是帮助同学入门,传达一些基本的语言组织原则和写作范式,同时也要善于通过基础知识倒入,进一步增加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以日记写作为例,日记往往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主要写作形式,学生将自己的日常感受总结连缀成章,既简单可行又富有生活趣味。以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文《中国美食》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的文本教学上重点讲课文中“中国美食”的具体内容,接着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即写日记,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吃到的美食,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学生们思考:同学们,怎么样才叫美食呢?是不是一定要色香味俱全呢?你觉得你们品尝过美食吗?零食算美食吗?然后让同学们以日记体的形式写出来,给同学们讲解日记体写作的基本要求,日记和作文的区别。学生们有了基础的课文学习,可以模仿、借鉴上面的写作语句,使得自己写的日记不至于和流水账一样枯燥,同时让同学们思索自己的生活,能够自主地进行思索和拓展。开始同学们可能无法写出一篇完整清楚的作文,可以先最简单的日记入手,导入作文撰写。
        2、重点深入,自主探讨是关键
        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模式,关键都在于学生,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有所进步,才能说明教学真正有成效。

低年级阶段学习积极性很强,这个阶段要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就可以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优势,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正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
        例如,低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碰上很多生字生词,传统课堂上老师往往是用重复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记忆,不断强化,这样的方法可行但是很费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帮助他们记忆。比如卡片记忆发,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发放一些好看的卡片,让同学们自主挑选,每天在一张卡片上写四五个汉字,写得尽量认真、清晰、好看,学生互相交换记忆、欣赏对方的卡片。还可以给同学们灵活安排一些提问环节,让学生在当堂的提问中记住答案,例如,“发”字,老师可以问同学们:大家见过这个字吗。有同学可能在理发店的广告牌上事先看到过这个字,这时经老师提问记忆被唤醒,就等于二次记忆了。老师还可以列出几个填空题性:头(发)、(发)生、金(发),同学们可能认识组合中的其他词语,就能够联想到“发”的读音和含义,这时老师就可以进一步就“发”的多种发音和含义进行比较、介绍。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生字和熟字比较,让同学们进行字形辨认和记忆:“神—申,鸟—岛,夹—侠”。
        3、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乐趣多
        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学生在课堂和课后没有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互动,老师也进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进而陷入畏学、厌学的恶性循环。所以说,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尤为关键的,生动的、趣味盎然的课堂才可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举,实现教学相长。
        以小学二年级课本《沙滩上的童话》为例,这篇课文是一个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的契机,因为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喜欢的童话或童谣,学生们很容易就可以进入文章设置的情景、进行角色感知和共情,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教师可以和孩子们对读,还可以角色互换。老师先朗读文本中的A角色,让学生体会自己朗读时的情感,再角色互换,各自读出自己对文本中角色的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就不仅仅是眼前敬畏的教书角色,而是同学们的伙伴和搭档。老师和同学还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参读,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审视师生的关系,体会这样一种和谐、美好、充满希望的师生朝气。
        结语
        教与学始终都应该是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体,以帮助学生成长、发展为根本目的,开拓教学新模式、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根本上都是为提高学生自主性而进行的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刘琴琴.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