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6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持续改革的带动下,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已成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上较为关键的构成部分,阅读方法的完善与创新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探索与研究良好的阅读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制定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此积极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此在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其综合素质获得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各级教育教学也应该积极做出改革与创新,以此培养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阅读是其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大阅读教学力度,才能够强化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以下,笔者就新课改视域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具体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传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十分被动。当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时,学生通常只是将教师讲解的内容记下,对教师提出的观点深信不疑,而并不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1]。然而,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被凸显出来,被动的学习方法已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改善原本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念。
其次,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量。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其阅读能力。小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质量,不仅关乎着其词汇积累与写作水平,同时更影响着其价值观的建立。当下小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学业压力较大,一些家长认为,语文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就够了。其实不然,正因为家长对阅读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之学校因教学压力大而无法增加学生阅读量,致使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不够的问题。
最后,不正确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取向。学生只能凭借纸质阅读获取信息、借助阅读经典与名著拓展自身视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如今,学生有许多阅读方法,借助网络、电子浏览器及手机等可以随机获取丰富的书籍与阅读资料。然而,在网络书籍和垃圾信息共存的情况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均受到快速阅读的影响与冲击。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小学生分辨阅读材料的能力比较低,一些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不良习惯,无法静下心阅读纸质书籍,更有一些学生过渡沉迷网络小说,除了会影响其学习与生活之外,更会影响其价值取向。
二、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开展朗读训练,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多样化的朗读训练,以此提升教学实效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即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的同时,从中获得启示,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以此深化对文章语言及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兴趣为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2]。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之后,其才会在课堂上表现的更加主动、积极,以此其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自然能够获得显著提升。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表演话剧、情景扮演等形式开展阅读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一边表演一边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其情感,以此不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深化了学生的课文的理解与认识。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晏子使楚》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话剧,使其能够沉浸在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其阅读兴趣,让学生迫不及待想要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让你以角色扮演方式展开分角色朗读,以此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学生对人物情感的认识,感受晏子语言的精妙技巧,同时也能够提升其语言能力。如此,不仅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获得了一定的提升。
(二)引导积极思考,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借助思考与探究使问题获得有效解决。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教师即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同学们,你们了解圆明园吗?它毁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展开阅读,并从中寻找答案,能够大致掌握课文的主导思想与脉络。以此,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圆明园的价值,对其毁灭感到惋惜,同时也能够清楚理解当时清政府的无能、懦弱和列强的残酷无情,从而形成一定的爱国情怀。阅读可以强化学生的情商,使其怀揣爱国之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此强化其阅读水平。
(三)加强课堂延伸,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常言道,水滴石穿[3]。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其重点在于积累,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有效实现课堂延伸,以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更能够丰富学生对其他知识的积累,从而开阔视野,增强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时常会犯一种普遍性错误,即为学生规定阅读内容。这并不利于带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倘若学生阅读的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又哪来的对其深入探究的兴趣呢?可见,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使其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正确的阅读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养成记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能够及时批注心得、摘抄优美词句。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优化与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科学化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此真正实现将素质教育作为目标阅读教学创新,在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66-167.
[2]杨庆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3.
[3]史华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