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启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中心校 广西 钦州 5354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各学科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的融入,使课堂萦绕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教师教得自在轻松,学生学得舒心愉悦,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变得更加频繁,从而真正构建和谐、温馨且灵动的课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时机,结合高效课堂的建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借助激励性语言表扬并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加自信地探究知识,提升学习实效性。以下,笔者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具体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良好的课堂教学除了能够向学生传递知识之外,同时也能够培养智慧、交流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个性。然而,纵观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仍有部分教书习惯于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为:教师讲的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学的头昏眼花、云里雾里,教学效率却并未有多大的提升,学生也并未获得多大收获。合理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价值感与人生观,才称得上为有效性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教学实践着手,积极加强师生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够被充分凸显出来,进而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有效开展课堂互动,促进师生间角色转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教师只有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独立思考问题,自主探究知识,以此实现两者角色的互换,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中,从而深化学习体验,发现知识的奥秘。在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学生能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开展学习,认真思索、积极钻研、互相讨论、质疑解惑[1]。由原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可以将老师难倒。对此,学生们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个个均认真的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一会功夫,学生陆续举起小手主动提问。有的学生问道:“当时作者的年龄很小,可他的胆量为何如此大?”有的学生问道:“课文中说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为什么要用果然一词?”也有的学生问道:“李大钊的大儿子到底去哪了?”随着学生一个问题的提出,也表明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在逐一深入,与教师的距离也正一步步拉近。
可见,想要使学生真正发挥主体性,教师就必须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其共同发现、构建、体验语文之美。
二、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作为知识的载体,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动其探索知识的欲望。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注重提问环节的设置[2]。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还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以此充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其思维,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从而促进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率。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荷花》一课教学内容为例,为了带动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适当环节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荷花是什么颜色的吗?它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荷花给人带来怎样的情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便能够结合课文积极开展思考,进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进一步认识。此时,教学氛围也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像是被注入了活力与生机,教学自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借助良好的课堂提问,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能够被充分带动起来,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学生时常无可透彻认识并理解其内容,也时常无法对知识形成情感认同。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其即时性、直观性等优势,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3]。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视频、图像以及声音等方式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动态化、形象化的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其直观感受,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内容为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呈现关于草地的视频,如周末的公园里,甬道旁的一大片草地上稀稀散散的搭着几个帐篷,几家人带着孩子来野餐,大人们在闲聊、孩子们在嬉戏;又如,清晨的树林里,几道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照射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蝴蝶、蜻蜓在花丛间翩翩起舞。借助这生动的画面,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课堂上,学生热情被调动起来。生活中的草地都是绿油油的,但为何课文题目却是金色的草地呢?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再结合之前观看的视频,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建立知识联系,进而深化其理解和认识。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深化学生直观体验,带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积极的探索、不断的总结,敢于开拓创新,勇于拼搏进取,这样才能够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开展课堂互动,促进师生间角色转变;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此,在有效提升教学实现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凌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88.
[2]宋庆花.部编版小学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浅析[J].品位经典,2020(10):169-170.
[3]刘颖欣.浅谈部编版教材下的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