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阳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第二小学 6572000
摘要: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阅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促进学生对语文深入了解,也能够推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本文就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写作。
关键词: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小学
前言:在新时代的教学任务当中,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是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脱离阅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效率的。学好小学语文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其他学科。
一、立足于小学教材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将教材内容内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将课本知识掌握牢固是首要任务,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首先应把握住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不仅能够训练阅读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教材内的文章都是符合国家教育要求并且经过千挑万选筛选出的文章,其思想具有深度文笔优美,对这类文章进行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定的文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阅读,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将作者所写的优美语句记录下来并不断的进行赏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节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多读能够通晓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深意,让读者能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因此在阅读初期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在讲解《小柳树与小枣树》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进行通读让学生对文本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文章中生字的发音和意义之后再带着学生对文章进行详读这时候学生需要边读边勾划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标记出来,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段旁,之后教师再对全篇文段进行讲解,让学生分析两次阅读是否有不一样的感受,通过多次的阅读学生能够不断接近作者的情感,学会文章内作者情感表达的手法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小枣树和小柳树的对话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想要表达应当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学生在对文段的阅读过程中能够积累经验学习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手法,以此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提高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不同于其他教学,如果光凭教师讲那么即使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的写阅读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因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课堂比较枯燥致使许多学生都会出现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在阅读课堂的参与度和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
分小组学生能够体现团队协作,在拿到一篇优秀文章时现在小组内部进行阅读,然后小组成员将各自的感受在小组内部进行分享,由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不高这就需要阅读能力较高的学生带领其进行阅读,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理解文意刺激其思维活跃度,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阅读当中并进行了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中提鉴赏能力丰富自身情感。除了分小组阅读以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有趣的阅读形式。例如在讲解《兰兰过桥》一文时,文中写了兰兰的爷爷带着自己过了两座桥,教师就可以请两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一位同学扮演兰兰另一位则扮演兰兰的爷爷,让这两位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对文段进行阅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教师还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享受阅读。比如在讲《春雨的色彩》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春雨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细细感受春雨的声音,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然后再让学生伴着音乐进行朗读,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在快节奏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基于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并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速成的,这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阅读能力本就较差要想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更加的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相信许多学生都会出现审题错误,题目条件漏看的现象,这就是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就可以利用复述法,让学生读完一段话之后将其复述出现看看关键词是否有漏掉的情况,或是用手指着文章一字一句的进行阅读,先保证学生不会存在看漏题目条件这样的低级错误出现。许多学生读书不走心在阅读一篇文章过后甚至连文章讲的什么都不清楚,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且浪费时间,针对这种阅读习惯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纠正。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经典文章供学生自行阅读,让其在每一文段阅读结束后将自己的体会记录在旁,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感受与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有什么不同然后逐渐完善自己的思想情感 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边读边写的好习惯,在阅读初期教师需要对学生写的随笔进行检查确保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在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够养成习惯在自行阅读时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用笔记在文段当中。
四、结语
阅读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对语文教学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对语文课本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更加深刻,因此教师需要不遗余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祥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32-32.Print.
[2]陈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72-74.Print.
[3]李海燕,臧玲.(201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32.doi:10.3969/j.issn.1673-9795.2013.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