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 266500
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家长对小学生的期待也随之增加,对小学生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内容蕴含了大量德育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创新教学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完美的融合,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对策,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语文;渗透;对策
前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一再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小学生为中心,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建设,充分尊重小学生内心想法,完成相应教学任务[1]。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也没有做到以小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样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其次,应试教育在教师与家长心里根深蒂固,导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忽略了小学生的感受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仅仅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小学生由于心智没有成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导致内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但当前小学生学习压力又大,不经过良好的疏导与减压,会对小学生造成一定心理上的伤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性格与品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挖掘语文内容,加强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同时也能让小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其次,可以利用语文知识引导小学生思想,排解小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让小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2]。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小学生能够身心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培养,教师应该接受严格的培训,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了解,同时也要让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合理化建议。作者通过以下三点,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徐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进行分析。
(一)挖掘课文德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只是简略的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剖析,不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这样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挖掘,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文章阅读了解作者心理,从而抚慰学生的心灵,提供小学生心理素质[3]。例如:在学习《小摄影师》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习到课文中蕴含的基础文化知识,也让小学生深入学习文章内容,让小学生分析小摄影师的性格,从而学习课文中小男孩的礼貌与对工作的认真,同时也让小学生揣摩高尔基的心理活动,让小学生理解高尔基的大度与对小男孩的喜爱,同时也通过高尔基的举动让小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对小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
(二)加强学生讨论交流,树立学生健康心态
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小学生的课堂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让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的素养,同时教师也要在小学生讨论与交流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在讨论中净化小学生的心灵,让小学生自主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心理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升华总结,同时教师也要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小学生讨论的方向,进而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4]。例如:教师在讲解《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文章内容设置这样的问题“阮恒,为什么要主动献血”,“阮恒,献血时的哭泣是因为抽血的疼痛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小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也能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也能让小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到阮恒的勇敢,也让小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友谊的伟大,进而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构建良好的心态。
(三)组织相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习惯
心理健康的教育不仅要通过故事感化小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活动,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相关心理教育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魅力,规范自己的行为,锻炼自己的内心,陶冶小学生的思想心理[5]。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中《巨人的花园》一课的内容,教师编排一些小故事让小学生进行演绎,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让小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巨人的变化,让小学生学会包容与分享,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听过活动也让小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做法,进而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小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也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培养小学生人格与品质,再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为小学生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对策的分析,意旨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融合提供参考,也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邵娟,白冬青.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38+25.
[2]李小芬.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才智,2020(17):28.
[3]李佳慧.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60-61.
[4]赵松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现代交际,2020(08):205-206.
[5]任亚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2):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