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浠水县团陂镇何寨小学,438213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容乐观。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阅读的意义及其现状,并就实际的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兴趣;方法与技巧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并未在教学中引起足够重视,原因在于多数教师认为阅读与数学教学无关。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小学数学阅读意义及现状
1.1小学数学阅读意义
数学阅读主要是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表等进行的阅读,所以数学阅读是将数学语言通过转化的方式将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方式,将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形象化的转化,以此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在数学语言的转化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运用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学生在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质疑,培养数学思维及创新性。
1.2小学数学阅读现状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导致学生只是通过表面进行阅读,并未对数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且学习方式和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很多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概念比较难于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学题型和公式的记忆上,缺乏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引导与培养。二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三是缺乏对于学生数学阅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实行对数学习题、知识点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数学阅读引导方式。
2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1培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需要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同时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入手,在课堂中积极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情境教学,如游戏、数学故事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阅读兴趣,不断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其参与度。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趣的视频或图片,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2加强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授之以渔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数学阅读中同样如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并能够灵活处理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目的。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性的阅读指导,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一是对于数学教材的阅读。其阅读流程是阅读→分析→理解→讨论→总结。以“圆柱的认识”为例,如在阅读其概念时教师可通过示范阅读的方式将定义的重点内容做出强调,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两个底面”“完全相同”“圆”这些词要做重点强调。此外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来实现对数学概念的阅读理解。二是对于计算题的阅读理解。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掌握了数学计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后就会提高计算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计算顺序和法则掌握之后,再进行计算依然会出现错误,主要是对计算题没有做到认真阅读,如学生计算240×5,790+310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写出答案1000,对于此类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数学计算题时要认真阅读每一个数字和符号,加深印象、理解之后再进行计算。三是对数学应用题的阅读。应用题在数学学习中占用很大比重,且这一部分的重难点知识比较多。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先要学生对题目进行通读,读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再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和分析,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题目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职工食堂购进小米和大米共重110千克,小米用去10千克后,两种米剩余的质量恰好相等,请问职工食堂购进小米和大米各有多少千克?教师在给出题目后不用进行讲解,只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通过找关键词,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快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清,从而找到解题方法,通过这个过程促使学生逐渐体会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2.3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
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自身重视对学生的数学阅读的教育,并将数学阅读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堂的教育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拓展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学的教材出发,锻炼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同时要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次重视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教学。教师要掌握和积极运用数学阅读引导方式,并借助数学阅读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此外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后,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数学课外阅读,一是通过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增长知识,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二是通过课外读物可让学生增强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性,促使其体会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及研究目的。最后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数学教材和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严谨的逻辑推理性,一个数学概念或公式、图表的学习均需要仔细阅读理解和分析,才能够学好数学,掌握方法。因此在培养数学阅读习惯时要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敏锐的观察,从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创新和开拓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不能只作为口号,而是要积极的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数学阅读不仅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运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9):88-89.
[2]胡继莲.浅议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