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 的尝试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刘学明
[导读]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

        刘学明   
        四川省会理县城北街道中心小学   615100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其实是一个很大、很难的课题,要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是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路程。它的确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巧妙融合的一件“神器”。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
关键词:阅读主体;单元主题;课余生活
        一、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阅读”等有联系,但有着更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出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将课文讲深,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课堂似乎少了一些精彩,但其实这种“聊书”的形式让他们感觉很轻松,而且很有成就感。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主题是“父母之爱”,课文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别样的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策略,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也可以先分课教学,再利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上好单元总结课,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一篇”到“一群”,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
        三、“群文阅读”丰富了课余生活
        我也曾发现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喜欢阅读,一下课,就拿出自己带来的或自己订阅的课外书看,看着他们那如痴如醉的样子,还不时和邻桌的同学讨论着这什么。课堂上,也发现这几个孩子语言也特别的生动有趣,思维也特别敏捷,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灵动。我由此得到了启发:我要让所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要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乐趣,要让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二话不说,我从图书室借了部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看完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着看。过段时间便有同学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在部分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习惯,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依然憨耍、发呆、疯狂玩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孩子们会越玩越疯狂,玩到忘记自我,忘记学习。于是我又施一计,对孩子们说:“从下周开始,每人必须有一本课外书,且每周二、四为课外阅读时间,所有学生不得做其他事情,违反者有奖励。”话音刚落,有几个爱玩的孩子表情复杂,还有的孩子在那里偷笑着,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的“奖励”是什么。就这样,我们班的阅读氛围在这样一个强制性的措施下悄悄的形成了。一周、两周、三周……两个月过去了,孩子们也由不情愿变为主动,由过去的无所事事变得有事情做了,课外阅读基本上在我们班顺利的开展下去了,现在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慈弘图书角与麦田计划合作又为班上配了图书角,方便了同学们课间的阅读。班上现在孩子们除了玩耍、憨耍、发呆……如今又多了一个兴趣爱好,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也倍感欣慰和自豪,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有了更近一步的希望,这便是成就感。虽然这样的成就还没有达到“群文阅读”的最终目标,但至少是在向这个目标靠近了。
        “群文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彰显自己的语言魅力,也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这样齐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因为孩子能力的快速成长是老师最感欣慰的事情。最后,运用古人的一句话来总结我对“群文阅读”的执着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