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团体心理辅导 在小学心理常规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陈红
[导读]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中一种比较常用、有效的形式

        陈红
        苏州市相城区御窑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中一种比较常用、有效的形式。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渗透到心理常规课,能够扩大心理辅导的覆盖面,更加高效、便捷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结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规课的实践和探索,谈谈关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小学心理常规课中运用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小学;心理常规课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
        由两个以上成员组成,成员彼此之间产生交互作用,而且有统一目标的称之为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是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参与者的人际交往和互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索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改善人际关系,以此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1]。
        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以同时学习和模仿其他成员好的行为模式,从多个角度洞察和认识自己的问题或烦恼。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减少了对领导者的依赖,也增强了每个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所以,很多人在参与团体辅导过程中能够得到成长、改善适应和加快发展。
        当团体辅导在班级内部开展时,主要是指通过班级内部各个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这个团体内部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调试[2],具体包括行为模式、自我认知、情感态度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其发展并不完善与成熟,对心理知识的普及,大部分教师也是将心理知识作为普通的教学知识,并停留在传统的教授方式上,认为只要学生获得了心理健康知识,他们的心理健康就能得到保障[3]。
        此外,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改善,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德智体美劳”,而更加注重身心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就得到了社会与学校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认可。这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教育方式。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活动课中的意义
        心理学家勒温曾做过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内部成员的交流和互动,能够对成员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起到改善作用,而这样的模式正是心理辅导和学校教育所需的。随着心理健康被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被纳入小学生课程体系。然而,作为在学校里刚刚起步的一个新兴“课程”,从进入学生视野到被接受、被熟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加上学校心理老师有限,团体辅导这一个高效、覆盖面广的心理辅导方式就更加适合在小学中开展实施。不仅如此,对学生进行这样整体的心理辅导,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凸显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团体辅导的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在群体活动中被重视、被关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虽然活动中大多是一些简单的游戏设计,但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活动中都能够得到体现,并且能展现出每个人不一样的活动风格,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短板和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不断提升自己。
        第二,增强人际互动。团体辅导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提高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平时交流不多的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也能够畅快地进行交谈,无形之中打破了原有的相处模式,让他们有机会重新组建新的人际关系。而通过游戏的互动,也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合作和重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我的评价会越来越依附于同辈群体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团体辅导恰巧能通过改变同伴关系,从而间接的改变学生对自我的评价。
        第三,对心理问题有预防功能。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基于活动的设计,给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换彼此的意见,互诉心声,讨论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及可行的解决办法,增进了对他们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预防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心理问题的发生或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常规课中的实践探索
        在近几年小学心理常规课的开展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其中,力求在保证心理知识传播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有切身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真正的进行内化,提升心理素质。
(一)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我
        曾经在中、高年级都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学生回答“知道”或“不知道”的各参一半,可是真正让他们起来介绍自己的时候,一个班级里没几个人能说出自己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中常常倡导要做到接纳自己、悦纳自我,但前提必须是要认识自我。因此,认识自己成了各个年龄阶段都必修的内容。
        在低年级的心理常规课中,我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通过让学生照镜子,画自画像的方式,让他们先去认识自己的外貌,认识到每个人的长相都是独一无二的。让中年级的孩子通过和同学交流,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的特点。而在高年级“自我认识”为主题的课程设置中,我会先让学生进行自省,想想“自己眼中的我”和“同学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对比后了解“真实的自己”。
        在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再通过活动和游戏引导,让他们进一步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只有真正的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完善自我,让自己越来越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自信心才能被不断激发,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扎实基础。
(二)凝练团队意识,学会合作
        在心理常规课课程中,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低、中、高年级都需要不断历练的。一般在开展合作主题的课程中,常常会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将团队分成6——8人一组。如何分组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易,适当的组合方法不仅会造成适合沟通的小团体,也会产生积极的动能。比如:报数随机组合法、生日等随机组合法、抓阄等随机组合法、同类组合法等等。分完组之后,会根据不同年级课程设计要求,设置不同的活动。
        例如:在五年级《合作创奇迹》一课中,在完成了课本上故事和知识点讲解之后,就会带学生进行“异手同心”的活动体验。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后,把黑板分成对应若干个区域,小组每位组员按照顺序在黑板上本组区域内任意画一笔,每位同学都要独立作画,组员间不能交流,保持安静,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为本组作品取一个名字。
        这游戏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虽然不能交流,但为了自己小组的至高利益,他们都能够非常默契地去接下一笔,既体现了个性,又展现出合作的共性,让学生在简单的游戏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和默契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合作的巨大魅力,最后用一副画展现出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三)加强人际沟通,凝心聚力
        课堂互动是每个学科都需要的,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上,这是由其重要的。心理知识的传播,不在于老师的讲授,而是在于互动过程中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因此,在常规的心理课堂中,我尽量做到“老师少说,学生多说”,而为了让他们说之前有更多的思考环节,我也会将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引用到常规课中。
        例如,在三年级的《真诚赞美朋友多》一课中,需要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中,要善于对他人进行真诚赞美。为了增加趣味性,营造一种仪式感,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顶“高帽子”,小组同学轮流对戴高帽子的同学进行真诚地赞美。而被赞美的同学在接受赞美后,要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让小组同学这一“赞美他人”的行为也被强化。经过这样的活动方式,大家发现小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家变得更加融洽、和谐。同学们在谈笑风生间感受到了“真诚赞美”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作用,也学会怎样去赞美他人,如何去回馈别人的赞美,获得了又一交往“法宝”。
        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中、高年级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出现最多的问题也往往都是因为人际沟通问题产生的。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不断增强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营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五、结束语
        现如今,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也在积极推进多种有效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比较主流的一种形式,也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它的优势,以学生心理心理发展特点为抓手点,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能力能够有效、全面的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冰.新媒体背景下团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记者观察.2019.
        [2]谭亚菲.浅论优势强化团体辅导对心理课教学的意义[J].高等教育.2015(07).
        [3]尹宁.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96-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