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困生遇上幸福的物理教师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孔垂环 何双芬
[导读] 一个孩子能遇上一个好老师,是这个孩子一生的幸运

        孔垂环  何双芬
        曲靖市民族中学  655331
        摘要:一个孩子能遇上一个好老师,是这个孩子一生的幸运,一个孩子若能遇到一个幸福的老师,这个孩子或将会一辈子幸福。若老师都不幸福,又怎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只有真正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才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产生思想与情感的一致性,才能够使得教育收获更大的收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对教学进行“调谐”,让课堂达到“共振”。
        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每个学科开始教学的第一步。在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以教学为目的,简单的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教授,同时更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教育学家梁旭就在自己对物理教学的研究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设疑、解答,在实验演示中不断进行“调谐”,使课堂达到“共振”。所谓“调谐”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换位思考,多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物理中的各种困难。所谓“共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合理的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情绪一起思考,一起探寻、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但是在现今的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教学方式是否正确。一些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耐心,经常采用体罚、责骂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十分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只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物理学习进入一个不可逆的死循环。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在本文中进行浅析。这是一个女同学,她在物理学习上表现出严重障碍。高一刚进校时,总是看到她爬到桌子上,笔者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一次上课都提醒她抬起头来认真听讲,即使她勉强的把头抬起后也不敢看老师。几次考试后,物理成绩都不理想,笔者找到她询问情况,几次交谈她都遮遮掩掩,并未说出实情。为了搞清楚情况,笔者敞开心扉,放低姿态,每一次交谈都为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逐步的她对老师产生了信任,也开始慢慢地打开心扉,说出了那一段心酸的往事。她对物理的恐惧来自于初中物理老师对她深深的伤害,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一个老师可以这样毁掉一个孩子的心灵。初中时她的物理有一次考了三分,她的物理老师就把她的答题卡用透明的油漆贴到学校大门口供全校进进出出的老师同学瞻仰,这样风吹不掉,雨淋不掉,就这样那张答题卡在那待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她听不懂物理课,老师经常侮辱她,她无地自容,就选择将头塞进小小的课桌抽屉里。后来她的物理老师干脆让她一个人去实验室待着,然后把门反锁了。她一边用颤抖的断断续续的声音描述着这些事情,一边双手交叉使劲的在掐自己的身体,她声泪俱下,几近崩溃。她说自己只要听见跟物理有关的名词,就会感到害怕,所以她怕上物理课,怕遇到物理老师,可见她之所以在物理学习上出现障碍这位老师“功不可没”。据笔者观察她每一次做完实验都会把所有同学坐的凳子逐一放整齐后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夏天的早晨遇到刚下过雨又要出早操时,她都会提前起床先围着跑道转一圈,将路上的蜗牛捡回草地上,怕出早操时同学们不小心将蜗牛活活踩死。这是一颗多么善良而美丽的心灵,作为老师怎能不想方设法的去呵护她,怎么忍心伤害她。高一结束后这个学生就因为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放弃了读理科,选择去读文科,也许这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这位同学凭借着自己的坚强、勇敢、善良考上了高中,若是换一个人,经历过这么多的挫折之后,又会怎么样?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在此笔者呼吁,教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讲求智慧和策略,以人为本,把学生当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即使孩子在成绩上表现不够优秀,但一定要教会孩子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爱别人。二、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关爱。关爱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开启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只有充满关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把较多的经历去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很少的关爱,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的提问也在有时候不去耐心接待,更有甚者按照成绩为学生编排座位。这些情况的出现,会使班级的学困生越来越听不进老师的课,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在学生退步时老师要对学生表示关心,做一个智慧而有温度的老师。
        在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与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制定教学目标。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的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教学目标制定不符合学生情况,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目标过高就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教学目标过低学生又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多方面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学习物理困难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教师对学生有着过高的期望。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学习到课堂上的知识。但是制定了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计划,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频繁碰壁,成绩也很难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担心不能满足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从而反方向发展,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任凭成绩的下降。二、教学目标制定过高。高考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考试,但一些教师在物理授课初期就以高考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学生。但是高考题的难度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与课本的基础知识与练习题是相差甚远的。这就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想让学生迅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大部分学生却无法掌握这些知识。如果学生缺乏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解题只能照猫画虎,一旦问题的情境或立意发生变化,学生就会束手无策。三、新旧知识无法连贯。在进行新的物理知识教授之前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铺垫就会造成课堂知识接受不到位。但是,许多教师都无法准确的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在各个知识上寻找出联系,认为新旧知识完全没有关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产生了很多的困难。四、教学过于死板。部分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时,对于物理实验以及物理概念等只是进行简单的课本教学,而不进行具体的实验演练,只说不做,使得学生缺乏对该物理知识和概念形象的认识,对物理规律的实际情景出现理解障碍。
        很多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思想不正确。当今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还采用老的应试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方法陈旧,无法与新课标要求契合,导致更多的学生产生物理学习困难,产生物理学习障碍。例如:第一、错误的学生观会致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成绩较好学生会特别关注,而忽视了成绩较差学生,使得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越发自卑,丧失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第二、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到位。在新课标中对于高中物理的授课要求中指出,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学生接受科学的教学训练,充分培养学生能力。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只会偏重于知识的教授,而不去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高难度、高密度的题海战术会禁锢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造成学生思维僵化,思维定式,反应迟钝,长此以往很多同学会不自觉地被沦为学困生。第三、对学习困难学生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在物理的教学中,若教师不能够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困难进行及时的解答,就会使得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问题越积越多,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得物理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掌握了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新的更复杂些的知识技能。第四、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在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不能够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许多人都误以为“材”是课本教材的意思,或者有特殊才能学生的意思。因材施教,也只会找到少数物理特长生的才能进行发展,他们基本放弃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教导。更有甚者将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安排到特殊的座位上。国家颁布的是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用的是统一教材,学校规定有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但我们教师不能采用统一的方式教学。“一刀切”的教育思想往往会造成许多学生的不适应,必须要因材施教。否则,部分对于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会越发的在物理学习上产生困难,产生学习障碍,从而更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物理的办法,不断的在教学中积累经验,使得全班的物理成绩能够实现共同的进步。
        学校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老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应营造出让老师感到幸福的环境,若老师不幸福,也就教不出幸福的学生。笔者是这样理解人生价值的,人生价值就是外在的“被需要”和内在的“成就感”,“被需要”说明我们是有价值的,需要我们的人越多我们的价值也就越大,“成就感”会给我们的内心带来幸福感,有成就感我们的内心就会快乐而得到满足。学生需要老师就是老师的价值所在,老师抱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理想教出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成就感让老师的内心充满幸福。目前社会、家长、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一定不能放弃自我成长,要做一辈子幸福的老师。
参考文献
[1]范锦丽. 欲成名师,先成明师——谈地理教师专业成长[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11):227-228.
[2]高黄辉. 中物理圆周运动易错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郭建耀. 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学困生”教育中的应用[J]. 基础教育, 2012(6):102-107.
[4]李喜凤. 形成性评价在高中普通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李爱华. 思想教育要因材施教[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7(3):81-114.
[6]林海兰,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苏州大学, 2010.
[7]王晓洁. 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 青年时代, 2016 (9): 172-172.
[8]吴成霞. 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研究[D]. 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