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
山东省微山县夏镇街道第一中学
[摘要]本世纪初,“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最热”的搜词,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当前,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将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实施,和当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含评价工具)、标准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全面提升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法与技术,形成了夏镇街道第一中学“自我?分级?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 “自我?分级?多元”评价体系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与我国而言,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2015年3月30日,我国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意见。核心素养体系构建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我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行了大量具体细致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我们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此理论引导下,我们在评价领域通过实践摸索出一些路子,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大量成果,构建了“自我?分级?多元”评价体系。
“自我”是以我为主的理念,就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自我的发展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分级”是具体的形式,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多元”才是真正的内涵所在,就是在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渠道和结果等方面呈现多样化。
一、顶层设计,校级评价为主导方向
学校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即对教育教研的管理和德育工作的管理。目前我们学校的运行模式是德育管理主要以年级部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是在年级部的配合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年级部和教研组、备课组可视为学校行走的“两条腿”。为督促这两部门更好开展工作,发挥低重心管理的最大优势,学校出台了专门对年级部和备课组的评价办法,落实学校对年级部、教研(备课)组及教师的评价工作。
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基本个体,对教师的评价也就成了学校最关键的工作。我校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千分制,即“教师综合量化千分考核”,该评价办法注重多元因素结合,以评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个人的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听评课、校本教研活动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管理,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的规范、导向与激励功能。
当前广大农村学校教育改革最大的瓶颈就是教师的发展问题,通过评价手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突破教改瓶颈的最好途径之一。
二、多元需求,年级评价成功推进
在“自我? 分级? 多元”启明评价体系的框架下,年级评价的“分级”和“多元”也是以自我为主,以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为客观需要。“分级”和“多元”二者是水乳交融、自成一体的。年级评价配合学校的各项评价工作,对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起引领和指导作用,是三级评价体系中承上启下、维系串联的重要一环。
例如,我们在年级评价中,创新实行班级捆绑制评价制度。年级部对班级的评价不是一个班级,而是两个班级为基本单位,两个班级紧密协作,密切相关,组成一个管理与利益的共同体,关键在于年级的评价制度。我们可以从我校年级评价班级的表格中领会其中的内涵。
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班总评最好,但是,他的兄弟班级二班却相对落后,根据捆绑班级的评价制度,他们的捆绑名次就受到影响,总体名次是第二名。通过这种评价与考核办法,在班级管理中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事实上,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两位班主任,每个班主任都负责管理两个班级。
三、自下而上,班级评价铺就顶层设计基石
班级评价是“自我?分级?多元”评价体系的基本单位,是三级评价体系的支撑点。班级评价涉及的内容更丰富,对学生学业水平、行为习惯、小组合作以及成长轨迹等方面的评价更能体现“自我”和“多元”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教育界炙手可热的话题,是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小组合作学习的运行保障就是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下面以评价激励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为例。
小组组建后,要树立合作的理念,培养合作的精神,所有成员要共享成果,同担责任。例如,一个小组背诵和听写的个人成绩分别是:1号10分,2号9分,3号8分,4号9分,5号7分,6号4分,平均成绩8.4分,这个分数就是这个小组和个人的最终成绩。
在组内合作的前提下,通过评价形成小组间的合理、良性竞争。班级评价中以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为抓手,将各学习小组在课堂、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以量化分的形式呈现,每个月评选出班级内的五星、四星、和三星级小组,年级对各班的星级小组定期进行表彰。
三级评价体系中,学校评价起到引领的作用,决定了年级、教师开展工作的方向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年级评价发挥中承作用,承担对教师、班级、学生个体的评价职能,上对学校负责,下对教师和学生负责;而班级评价则是这个体系的末梢工程,班级评价结果通过年级评价整合,最终汇总到校级评价中,这种自下而上的数据管理,使每一级的评价都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较为科学评价体系。
日臻完善的 “自我·分级·多元”启明评价体系,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为学生一生发展谋划,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寻到核心素养的真谛;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打造教师幸福人生,实现了从教与人的初心;为学校持续发展护航,构建诚爱和谐校园。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
[3] 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 教育家杂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