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赵林露
[导读] 中学的学生社团有利于学生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

        赵林露
        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中学的学生社团有利于学生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是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中学的学生社团进行科学有效性的管理。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教学环境中成长。
        关键词:中学学生社团;核心素养;建设
        引言: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更为明确,在加之新课改中,对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中学学校可以以社团活动为切入点,对学校的课堂教育进行适当地补充和延伸,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对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拓展培养。由于其出色的成果已经受到全国越来越多中学学校的重视。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去发展个性爱好。
        一、自主性和规定性统一
        中学的学生社团在组建规定章程以及后期的招生等一系列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社团活动可由学生的意愿自愿参加,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参加多个社团,从多方面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社团管理方面,由于学生作为社团的主要管理者,在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有较高的自由程度。可以根据本社团内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定,展开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更好的让本社团的成员在活动过程当中迸发激情,明确个人的兴趣爱好。想相较于大学学生社团,中学的学生社团由于其主体主要为未成年的中学生。因此,在社团活动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章程制约同时需要保证不得违反校规校纪。由于中学学校规定学生不得随意进出校门,因此在社团活动过程当中,如有需要进出校门的活动需要提前报备向教师申请。在设计活动时,也需要能够在不违反校规校纪的前提下进行开展,不得随意携带电子产品以及各种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品进入校园。除此之外,中学社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是让学生谈情说爱的隐蔽点。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社团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名规定,这样才能够反映出社团整体的精神风貌。
        二、开放性和多样性统一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近几年我国的高考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的很多省市都开始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使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正不断地受到检验。因此,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正逐步地重拾课堂的自主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视野也有一定的开阔。而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培养远远不够。通过发展学生社团的方式,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让学校内的学生社团能够实现百花齐放。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行创办社团并选择合适的社团加入,从而开展一系列的社团活动。社团成员可以不限性别和年级,社团内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据近几年来的调查发现,许多中学学校的学生社团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惊艳场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社团,并在此基础之上学习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在已知的领域探索更丰富的学科知识。例如:辩论社团、趣味实验社团、生物社团、英语演讲社团等等这些社团基本围绕着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展开;此外,一些摄影社团,动漫社团以及军乐团,合唱团等等都能够培养学生的一些兴趣爱好掌握一技之长;羽毛球社团、排球队、藏龙舞社等等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激发运动热情。除此之外,充血政治社团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温习课上已学的一些知识,同时在社团中也能接触一些时事政治,在相互交流中发表自身的看法。真正的做到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从而能够加深一些知识或者技能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
        三、时尚性和教育性统一
        中学生作为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而社团成立的初衷,就是将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集结在一起,在相互探讨中迸发出更绚烂的火花。作为对班级活动的延伸方式,社团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许多社团的管理方式以及活动开展方式更为科学高效化,在他们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计划组织环节当中,体现了时代的印记。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优秀的社团文化,让整个社团的凝聚力得到增强。社团的发展并不能一成不变,需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将社团与时代的使命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对于政治社团的同学来说,他们根据时事新闻可以展开辩论赛,以此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对政治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这样使得最后的学习效果更为理想,学生在社团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自身视野。
        结语:无论是中学学生社团还是大学学生社团,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之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中学学生社团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任务,需要中学的社团能够在不违背校规校纪的基础之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未来社会潮流的多元化人才,在社会上也会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明军(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 (12):22-23.
[2]陈金春(江苏省启东中学). 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发展化学核心素养[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8, (5):21-22.
        
        作者简介:赵林露  1981.8月 女 汉族  安徽滁州人  大学本科毕业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单位: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