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莫
南溪区南溪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四川 宜宾 644100
初当班主任,我的内心是激动的、紧张的,恐慌的、焦躁不安的……然而我也和大多数班主任一样,每天忙碌着、思索着、改进着、提高着…但是,最近,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要成绩,还是要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二者不可兼得时,我们应该如何取舍?
相信喜欢玩抖音或者看今日头条的家长最近都看到了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消息——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溺水身亡(系工作不顺心而自杀)……首先,我们不去挖掘背后的故事,也不去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个人最大的感触是——心里承受力!试想一下,一个50多岁的老干部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然而,在面对有些事情时,当得不到疏解,释放时,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一了百了,令人唏嘘……
从小学到大学,自杀例子,多得是了。一名小学生不堪重负,留下遗书然后自杀了。一名中学女生刚考上重点高中也留下遗书自杀了。一名研究生不堪导师对其长期“非人”压榨,最后选择自杀了。若把这些连在一起,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但是,凡事有因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悲剧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深入分析,也不外乎出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但是我认为。问题出现的根源,大多数还是出自家庭,并且往往起着最大的作用,而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又是问题根源中的根源。
再看看我们的孩子,他(她)们也才十二、三岁而已,很多事情她们还需要学习,阅历还不够丰富,甚至可以说还是一张白纸,面对很多事情,他们都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及时引导,梳理、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老师、家长可以试着多元化的评价孩子,不能仅仅盯着成绩看,甚至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周考成绩都会批评孩子半天……我能理解我们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些事是急不来的。不是我们批评了孩子,孩子成绩就会好了,所以为何不试着夸夸孩子,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呢。现在孩子很早熟,网络也很发达,很容易就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所以希望家长关心成绩的时候,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每个家庭特别是为人父母们,可以从下面四点去努力。1、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并非只有读书方面的人才,书读不好,学习并且拥有一技之长,也是一个人才。2、其次是要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读书成才虽然是一条寒门学子逆袭的一条好出路,但并非是唯一的出路。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3、再次是要正确看待人的差异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亦然。很多时候,读书是要讲天分的,然而人们往往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你怎么要求他读书成才呢?这样说来,我们是不是就毫无作为了呢?非也。我认为,只要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是孩子,大家都尽力了,然后剩下的只能就是顺其自然了。是的,努力过,不强求,静等花开,才是我们正确的做法和选择。
当然,我们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还要多和孩子探讨生命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太过于重视成绩分数而忽略做人品德了。对孩子加强生命意识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要尽快培养孩子并使之形成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要培养孩子不畏困难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培养和锻炼孩子在面临困难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好或生命不在,那拿什么搞革命呢。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也正因如此,每个家庭都无法承受失去孩子之痛,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更是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抗压能力培养……
当然,作为家长,也希望能有该有的原则和立场,不能一味袒护孩子:俗话说:“穷养富养,不如有教养”,父母可以无条件付出,但是不能无底线满足,溺爱是慢性毒药,请不要用“他还是个孩子”来包庇孩子的过错!!!
??最后,希望所有的家长都有做到:有底线,有原则,张弛有度,奖惩有法。不一味批评孩子,多看到孩子闪光点,也不一味溺爱孩子,事事袒护孩子!!!我们一起助力前行,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