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辛建军
[导读] 随着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强度逐渐增加

        辛建军
        宁阳县第八中学    山东泰安    271409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强度逐渐增加,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逐渐成为现在人们的关注点。本文主要阐述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不足、难以形成正确的三观等现状,并提出家庭、学校、社会相关的一些对策建议,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对策建议

引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升,城市农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打工。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不强,很多农村人民无法将儿童一起接入城市进行生活,导致大批儿童留守在农村家中。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儿童因为家长长期不能陪伴在身边等外部原因,造成情感缺失自卑等状况。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
(一)儿童心理产生问题
        小学和初中阶段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在小学和初中心理健康成长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阶段不能得到充分的教育和陪伴会对儿童成长发育造成非常大的阻碍,使儿童不能健康的成长。由于部分农村打工人口在儿童幼年少年的时候已经进城从事打工活动,儿童在这个成长阶段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很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可逆转的心理问题。儿童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外界态度的敏感,对外界认知错误等情况[1]。这些状况很可能会长期性持续,这是现在很多农村打工人口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部分农村打工人口往往只重视到儿童外界的衣食住行等情况,对儿童的心理发育缺少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得到健康发育对未来自身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儿童受家庭教育不足
        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儿童受到的家庭教育。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农村打工人士前往城市进行打工,这些打工人士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从事城市的打工生活,只有相对较少一部分的时间真正用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上。很多农村打工人口都存在着一年回家一两次甚至不回家等状况,对儿童关注少之又少。农村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的教育程度也十分重要,农村打工人口回乡时间不多,只有很少的时间真正用在对儿童的教育培养上,再加上部分农村人口对教育理解程度不够,对儿童教育不重视,使得儿童不能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受到家庭的教育。儿童受到家庭教育的不足不能对自身及生活相关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对自身健康成长有巨大的阻碍作用。
(三)儿童难以形成正确的三观
        许多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务工,回乡时间短暂,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够。缺少父母的关怀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关爱。部分留守儿童自身的情感缺失,将对父母的情感转移到其他的人事中,早恋现象及犯罪事件频繁。据相关调查,农村的留守儿童因父母教育的缺失自身情感的缺失等原因,将近一半的儿童都存在着早恋等犯罪情况,这种情况是农村务工父母所不能忽视的。儿童在幼小纯真的年纪没有得到父母的陪伴及正确的教育指导,对社会没有正确的认识,并不能明确的分辨是非,难以形成正确的三观。父母是儿童重要的启蒙着,对儿童未来健康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标榜的作用。

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父母长期陪伴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印象不深刻,情感教育的缺失可能会造成自身对待周围的事物情感冷漠,难以形成社会认同感,不能对其他的人产生同理心,这种心理是留守儿童产生犯罪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的对策
        针对农村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等状况,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当转变自身的观念。儿童的成长发育需要父母的陪伴,在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性格三观的养成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很可能是不可逆转的。父母对儿童成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农村打工人口应当转变自身的观点,儿童的童年教育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应当在工作之外增加返乡次数,在自身工作难以回乡的时和儿童保持着频繁的联系,提高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关注度。在儿童学校放长假的时候将儿童接到自己的身边,对儿童进行陪伴。关注儿童最简单的生活,多去与儿童进行沟通,有问题及时处理,不要回避发生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注儿童在其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心理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思想文化指导,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三观。家长可以帮助儿童处理儿童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育儿童关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怎样进行处理,协助儿童正确处理同老师周围同学之间的关系。父母应当加强同儿童监护人之间的沟通。有部分农村年轻打工者自己去城市进行打工,将父母兄弟留在家里对儿童进行照顾。父母从监护人那里对儿童多方了解,争取能够更详尽的了解儿童。
(二)学校方面的对策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现状,老师和学校可以成立相关的心理辅导科目,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展开有效的辅导。儿童家长是直接面对儿童的,学校可以作为公立的第三方对儿童不敢同家长进行沟通等问题展开心理辅导。由于很多农村务工人口回乡频率较低,出现问题时儿童不能及时的同家长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儿童可能造成心理问题积压,最终形成歪曲的三观。儿童在学校进行学习时间较长,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方便教师可以及时的发现,并针对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疏导,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儿童正确三观的确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儿童进行课外活动,丰富儿童的娱乐生活满足儿童精神生活的向往,对弥补儿童的情感缺失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体育活动,锻炼儿童的体魄,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增强儿童的意志力,加强儿童的自我信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三)社会方面的对策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犯罪比例高等现状,在社会方面也应当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农村当地政府应当大力开展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方式使得更多的城市务工人口得以回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现状。农村务工人口的回归使得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陪伴,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对儿童进行陪伴和教育指导,满足儿童对于情感的渴求[2]。农村当地政府应当大力展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政策,可以在当地成立图书馆,建设教育基地等,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使留守儿童对情感渴求得以缓解。农村的当地政府可以从当地招募有关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切实的照看,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政府应当加强农村文化教育重视程度普及教育,增加留守儿童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还可以加强农村当地师资的建设,出台各类教育政策吸引更多的高质量教师对儿童进行教育。
总结:总而言之,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以及当地的政府都应当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三观,使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晓玲,严仲连.家庭教育投入对农村学前期儿童发展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5):15-18.
[2]张强.家庭教育对农村学前儿童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蚕业,2019,53(09):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