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快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丁丹丹
[导读]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该学科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密切相关。
        丁丹丹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中心小学,066500
        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该学科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密切相关。学生一方面能够学习美术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没有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应有的作用,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被极大的抑制。对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采取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开展快乐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快乐课堂;教学实践
        一、引言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已经受到了教师的认可。该课程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美术知识经验,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加深学生对美术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如果教师无视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就难以体现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需要以快乐课堂的构建为依据,以互动式体验和师生交流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学得快乐、学得开心,实现寓教于乐。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无视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教师和家长仍然存在功利性的教学观念。认为美术课堂只能够以学生的简笔绘画为主,要求学生对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和简单利用。教师只需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比较简单的手工,因此,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按照课本进行宣讲。严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自主手工及绘画,师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直接被无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非常容易出现心不在焉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美术学习并不好玩,非常的枯燥及乏味。这一点使得美术教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忽略学生的模仿创作和启迪
        美术和音乐十分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简单的模仿,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的引导和启迪。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和兴趣,但是有的教师所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仍然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简单讲解课本内容。然后进行操作示范,让学生进行绘画。这种课堂教学难以体现美术教学的特色,同时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作业效果较差,只能够以简单的复制为主。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学生潜能的挖掘,学生也无法意识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个人的学习热情大打折扣。结合美术课程的编写特征就可以看出,美术知识所占有的比重偏低。大部分是与美术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这一点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的感知艺术之美。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的视觉欣赏相结合,适当提升后者的比重。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差异。无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创作引导和启迪。
        (三)过于注重结果分析
        因为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教师仍然将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前期的课堂准备不够充分,以教材为主体,教材以外的知识补充直接被教师所跳过。为了抓教学进度,教师直接以以往的备课内容为依据。前期的备课工作不够科学及充分,因此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速度较慢,往往疲于应付教师的作业。另外,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学习成长背景,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直接按照书本进行讲解,忽略了内容的拓展以及延伸,难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


        三、小学美术快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实现知识传授向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转变。有的教师直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传授知识,无视学生的个性分析。没有主动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这一点严重影响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需要反其道而行。以平等和蔼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保持良好的姿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尽量避免简单知识规范的说教和传输。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美术习惯的培养,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比如在讲解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利用不同的彩笔进行绘画。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进行分析,有的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教师则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教材之中的绘画作品,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拓展。不管是画动物,画人物还是画树木,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入其中。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外内容的有效拓展,明确学生的思考方向以及实践路径,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和价值。
        (二)引导学生模仿创作,启迪学生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实现模仿创作与学生启迪之间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直接以教师的黑板板书为主,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整个课堂教学千篇一律,缺乏生动性以及吸引力,难以充分展现美术教学功能。教师则需要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区别,比如在讲解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我的老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感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要求。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进行类别分析以及主动辨别。很多学生能够在感官感知的基础上,激发个人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分析,深入感知不同作品。另外,学生往往会产生比较相似的领悟。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简单分层来启迪学生,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用心领悟。
        (三)注重最终的过程评价
        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最为重要,教师需要实现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有效转变。明确这一教育教学要求,关注结果向过程的过渡,丰富课堂实践内容。美术是一个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其中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必不可少。教师需要尽量避免简单粗暴地评判,而是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力、成长要求及轨迹。根据整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逐步实现结果向过程的顺利过渡。明确各大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和学习价值。很多学生能够重拾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能够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想法来进行创作。教师则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独特性评价,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保障学生能够创作优质的美术作品。
        四、结语
        小学美术快乐课堂教学并不困难,只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关注各种引导和课后反思,都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教师个人需要认真研究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场所。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彰显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张梦璐.小学美术快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00(020):170-171.
        [2]汤小玉.让童年留下故事——小学美术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4,000(009):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