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利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四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46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所谓的审美能力,就是感受、鉴赏、创造及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术课堂学习可以培养出的重要学生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良好的审美情趣,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前言
所谓的审美能力,就是人在欣赏和创造事物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蕴含其中的“美”的东西的一种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偏小,不管是思维发展,还是认知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下,才能逐渐的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养成一定的审美习惯。小学美术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美”的课程,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认知到美术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美好的东西,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的艺术修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价值
人们所具有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学习、训练及思维创造等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人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其重要价值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一,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他们的生活经历、个人情感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充分的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对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往往是他们审美能力建立和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对他们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三,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样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注重美术基础知识教育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打基础的重要性。同样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必须要注重小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因为,这些基础知识就是学生审美欣赏和创造活动开展的“根基”。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认知,要将美术基础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将这个重要的“根基”夯实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尽快的“拔地而起”,例如,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首先要从欣赏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开始,在此过程中,教师穿插进行一些基础美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让学生对一些审美方法和审美评价等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再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种类绘画作品的鉴赏时,教师可以针对各种绘画作品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色彩运用、构图特点、线条运用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鉴赏。
小学美术教学中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涉及到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设计、书法、籇刻等。
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形式,教师都要坚持教学原则,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起,只有基础打好了,才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最有利的。
(二)运用多样的形式,带领学生感知“美”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带领和指导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的“美”。只有感知到“美”,才会有意识和能力去鉴赏“美”。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生活的经验和经历还比较的浅显,对生活中存在的“美”往往引不起他们的注意,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生活中存在的“美”,感受美,从周围的美好事物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种教学形式,例如多媒体设备,将一些美术作品的图片、模型以及小视频等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展示,带领学生鉴赏这些作品,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进行逐步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认知其中蕴含的美,并充分的感受美,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的理解其中蕴含的“美”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个体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他们的认知能力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都会导致他们在同样的美术鉴赏课程中会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故而建立起的审美观念也具有较大的差别性,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要依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依照教学规律,在开展美术鉴赏课程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由浅入深的对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指导和教育。在鉴赏课堂上,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例如,色彩、线条、光线等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大胆的质疑,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会逐渐加深,鉴赏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积极尝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亲手创造“美”
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创造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发散思维,大胆的创作,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对美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等,通过创作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为了提升审美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域,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提供给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交流,让学生共同感受其中蕴含的美的元素,这种做法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的创作,就是一个对美深入理解、认知及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例如,在学习《中国扇子》相关内容时,教师就鼓励大胆的创作,制作不同形式的扇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扇子,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锻炼机会。
结束语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提高认知,注重美术基础知识的教育,并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海睿.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183.
[2]连丽惠.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