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张灏涛
[导读] 数学教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课程,在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表现形式进行转播,让数学学习过程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
        张灏涛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实验小学    广西河池市547300
        摘要:数学教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课程,在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表现形式进行转播,让数学学习过程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竭力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实践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
前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生活中应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学习不能脱离生活,这样学习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用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小学的启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小学数学是一门单调的学科,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灌输式"教学,使数学学习脱离了生活,使学生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往往提不起兴趣,没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要向生活化和趣味性进行转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和探究知识的乐趣,以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数学语言,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具生活化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生活化的理念在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教师才能积极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融会贯通地将实现生活中鲜活的数学素材引入课堂,并运用数学语言,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例如:在小学数学“利息”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假如家里闲置10万元钱暂时不用,但是现金放在家中又不安全,请大家想个主意,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会积极帮助教师想办法、然后教师再循序善诱的采用数学学习方式和语言,让学生了解在储蓄前,要知道银行储蓄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对于这种生活案例比较熟悉,所以都会积极发言。随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活期和定期,假如把钱存入银行,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我们把钱取出来,现在取出来的是不是也只是10万元整?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这样接下来可以引出“利息”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充分领会到原来自己生活经历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课堂沉闷乏味、空洞的现状,创设生活化情境课堂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最佳策略,也是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但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勾勒出生活画面,则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事物,大到讲桌,讲台,黑板,小到课本,文具盒等。

比较小的物品可先以各人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比较大的物品可两人或多人分组测量并记录,同一物品可反复或由两组进行测量,以保证数据准确性。测量完毕,教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数学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非常重要,需要教师灵活运用。
三、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再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是分不开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同时能让学生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和应用性。
        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钱的价值,也充分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四、善于应用生活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理论学习中有一些知识本身是比较难理解的,在逻辑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学生看来必定是比较难以理解,也是提不起兴趣的。游戏是小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有时候一个小游戏就可以帮学生生动的理解很多问题,无论是通过游戏增长知识,还是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和满足,都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因此,将丰富有趣的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认识时间”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时钟小游戏,让学生把双臂放在不同位置,并告诉教师这是几点。如果发现学生没有时间概念,可以在开始时让学生双臂高举过头,直接放在12点的位置,接着把双臂放在1点、2点等位置。让学生对时钟的运行模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对许多学生就更有益。如果教师用自己的身体做样板,务必与学生面对同一方向。教完整钟点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估,使孩子们既能睁着眼睛做,掌握一定的规律后,又能闭着眼睛演示时钟。一旦孩子能用身体动作演示不同时间,可以让学生学会在纸上标出时间。让孩子用纸盘做钟面,用木条、纸板或木棍做指针,他们把长的“时针”和短的“分针”放到正确位置。让他们把“指针”拨到相应位置。当孩子完成了这项任务后,问题也就解决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当加入小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总结:
        总之,生活化趣味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同时,还需要在生活化教学中增加教学趣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凌信.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51-252.
[2]赵慧. 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 中国新通信,2019,21(14):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