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琼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中心小学 351100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来说,也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是较为具体的概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如何进行一般发展和数学发展。在一般情况下,数学发展占有的比例较一般发展高。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进行数学思维强化。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开发与培养
引言: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来说,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寻找更加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减少传统模式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带来的限制。通过不断的进行数学能力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创新思维,不断的进行自我突破与开发。
一、设立问题情境,拓宽学生的思维
在之前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带来的弊端主要在于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进行知识输入。除此之外缺乏兴趣的课堂,也使学生无法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1]。只有从根本上减少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数学思维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思考与积累知识的过程,善于思考才能从本质上探究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设立情景教学模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处于不断的活跃状态,也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渴望。
例如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设计了一道关于长方形的长减少一米和宽增加一米,是否会改变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题目,如果发生了变化,主要的变化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会在第一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与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迸发思维的火花。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数学思维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可能不能将道理更加详细的进行阐述,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求知的心理,对学生进行答案引导,逐渐的引出正确答案。通过举例的方式不断的进行问题推进,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思维探究。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拓宽数学思维的方式之一是通过设立问题情境的方式,不断的推进问题的解答。在这过程中,也可使学生体验到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快乐。
二、强化语言训练,打开学生的思维
在进行数学学习和思维的锻炼时,应不光局限在数学思维的单方面锻炼。应将数学语言的掌握,与其融合在一起,这样更加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拓展。数学思维的形成,对于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从最开始将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紧密的关联在一起,才能保证有效的开展思维活动。对于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重要的内容包括口头表达的训练,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锻炼数学思维的方法。
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巧妙的将数学语言训练和数学思维训练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建一种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训练模式,创造数学语言训练的机会和运用的场景。这类方法的使用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解题思路的产生,与此同时可以使学生不断的进行数学语言的突破,达到更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开发。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学习时,老师可以先通过物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轴对称的物体进行观察,观察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说出物体之间存在的共同特征。由于刚接触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来说进行准确的描述还是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给予学生一定的启迪和启发,老师可以将手指放在天安门的中央,以此来暗示学生天安门左右两侧是对称的,通过暗示学生可能会较为准确和快速的描述天安门的对称轴。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老师可以再举例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轴对称物体,揭晓答案之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真切清楚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位置,课程老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平面图形分给每一位学生,让其进行对折。对折之后可以进行图形大小以及形状的比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进一步的了解对称轴的本质。老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为学生介绍,什么是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讲解完成之后可以留下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后思考。例如两类重合之间有什么区别?这种教学方法充分的展现了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事物的本质,也进一步的强化了数学语言,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方式锻炼了数学思维。
三、培养求异心智,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一种更加抽象的形式,展现学科的美好和有趣。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创新题材以及创新素材,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元的方法,为学生构建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平台。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不断进行自我突破的平台。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需要具有新颖性和求异性等,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构建可以继续进行创新的构架,并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对数学提出疑问以及进行大胆的猜测。因此,老师在正常的授课过程中应该将数学创新思维的锻炼与课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赞扬和肯定[2]。
例如老师在教授学生能被三整除的数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被三整除的数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惯性思维的训练,可能会让学生快速的得到答案,主要特征是个位数为3、6、9,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再列举出一串数字,例如12、25 、21 、24等,这些数字的主要特征在于可以被三整除,但不存在上述学生列举的数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陷入认知矛盾中,不断的进行思考与分析。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生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疑。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大胆的进行假设和猜想是锻炼数学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这过程中,不断的使学生迸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楠.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与培养[J].数学教师,2020(2):139-140.
[2]李晓楠.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9(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