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胡涛
[导读] 初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是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融入到课堂之中,构建生活化物理高效课堂。
        胡涛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四学  277217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是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融入到课堂之中,构建生活化物理高效课堂。这种课堂教学途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进行知识学习,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好习惯。本文作者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探究,以提升生活化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物理教学;有效途径
前言:
        研究表明,物理学科的多数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被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的多数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二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引入课堂,同时要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构建的生活化情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有效地锻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通常初中阶段的学生控制力较弱,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课堂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对此,在实际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生动、形象、丰富的生活元素渗透到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初中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新需求和学习规律,使课堂教学充满较强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可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将生活中实际的物理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立足于生活,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关于声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带到课堂中,如闹钟、碗、木棒、玻璃杯等。让学生闭起眼睛,听声音辨物,由于每个物品经过所发出的声音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各不相同,学生就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猜出发声的物品。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听声音辨人”的活动,让学生闭着眼睛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是哪位同学。教师通过组织以上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只有凭借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分析和体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深入认知,进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锻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讲授物理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陌生感,多数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较好的高效学习方法,通常只是以教材学习方法为唯一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

在物理学科内容中,原理内容较多,要想透彻理解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对物理的原理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十分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基于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化元素和物理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的物理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关于电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导电材料,如电线和石墨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电路知识,自己动手联通电路,锻炼学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几种形式故障电路,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故障电路进行修复。在整个修复电路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电路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而其中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相关材料,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电路知识的陌生感,真正体悟物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融入生活元素,设计科学、合理的生活化物理教学和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重视物理知识与日常实践的有机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体悟到生活中物理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和物理的关系有深入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尚不成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生活、社会性质的相关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分析过程,最终有效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有机地将物理知识和日常实践相结合,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关于“开发新能源”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太阳能作为教学实例,由于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此也比较熟悉。利用太阳能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关于“太阳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对“太阳能”的优缺点有深入了解。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查询和搜集太阳能相关资料,了解国家对太阳能利用的相关政策,进而锻炼学生的生活化物理实践能力。
        此外,初中物理教师不应被学习场所束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需求,拓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场所。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引导意义,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发现物理规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日常实践中体验物理,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物理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学科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教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据研究表明,物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化元素有效结合,激发学生探究生活化物理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认知到物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立足于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构建多元化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琼玉.浅谈"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3):21.
[2] 杨国栋.将生活实际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紧密联系[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35(4):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