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王秀梅
[导读] 语文对学生极其重要,作为中华儿女,语文更是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学好语文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很大作用。

        王秀梅
        定州市明月店小学, 河北 定州 073000
        摘要:语文对学生极其重要,作为中华儿女,语文更是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学好语文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很大作用。而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语文作业,学生在语文作业中,思维不断得到训练,知识也不断地得到巩固与提高,这对于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巨大优势。那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如何使得学生能有效的作业中得到提升呢?本文做出以下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质量;问题;提升措施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成为了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课后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内容,对其予以科学优化,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课后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还能够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进步带来支持。从当前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来看,其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对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高效要求仍有差距,为了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做好对课后作业模式的有效优化至关重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1 小学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1 操作设计不合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造成学生作业较多或难度较大,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就会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这样,家庭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还助长了抄袭家庭作业的不良氛围,大大降低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2 不重视基础训练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词汇的关键时期,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比之下,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中,教师不注重词汇的基础训练等相关基础训练,而对生词等词汇的训练则比较随意。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偶尔抽查,没有将其纳入语文作业,导致学生掌握薄弱,导致学生无法学会使用,严重违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1.3 作业缺乏思考
        语文作业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布置大量的临摹作业,如:临摹优美的句子、段落等,不仅浪费大量时间完成简单而重复的作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 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方向         
        2.1 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老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让别人代写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2.2 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度提升。

 
        2.3  语文作业要开放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开放性强是语文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将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课内和课外的教育资源相融合,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仅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做到与社会息息相关,此外,老师还应充分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语文作业,供学生选择,使语文作业不但开放,且丰富灵活。?
3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具体策略
         3.1 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形式的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语文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依托学生的兴趣点,紧随时代潮流,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课堂作业,还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选派一名代表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但要注意小组分配的合理性,然后让各小组讨论完成“本片寓言故事的哲理”这个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认真收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所有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在各个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总结,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表扬表现良好的小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3.2面向学生全体,保证作业设计分层化
                语文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也给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和优化带来了良好的指导与启发。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作业时,要注重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出发点,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多样性,保证作业的分层优化设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别。为了避免作业设计的难度过于统一,并让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教师首先需要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设计,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促使学生在相应的层次获得最优化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作业难度分层上设置为简单、中等和较难,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选取相应难度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几项作业,并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相应层次作业任务:掌握本课生字,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始末,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思考整篇文章是如何诠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主题的;思考自己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你今后会如何做?请完成一篇小短文。因为学生有自主选择完成相应作业层次的机会,因而可以彰显不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加强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倡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加强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布置,“本文作者所揭示的中心思想与当时的时代有什么关系?”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从中得出答案。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得以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堂一项重要的课程,语文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则要通过写作业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然而,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现象却不如人意。因此,就要优化小学语文的作业,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凤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8):23—25.
        [2]李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b版).2014(2):113.
        [3]杨晓雪.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