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
(江阴市祝塘第二中学 江苏 江阴 214415)
摘要:“学好语文,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做人”,这句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的。通过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要在知识的海洋中掌握解题的方式方法,还要提高鉴赏文学的水平,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要从每个文章每个诗词的背后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属于自己的正确且坚定的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且知识含量比较博大的学科,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来了解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进而获得知识与素养的双重提升。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延伸,那么国家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再满足于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学生们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培养德艺双馨的复合型人才。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汇集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知识体系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到其内在的德育知识。所以为了能够以德树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独特优势,为学生的知识和品德保驾护航。
一、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初中学生价值观存在偏差
初中学生对于外界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再加上随着互联网的告诉发展,网上海量的信息云集,网络环境鱼龙混杂,所以很多学生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干扰,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于是负能量大量的滋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喜欢模仿和盲目的攀比,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着学生们的价值观,很多学生甚至走了下坡路。这样的行为不但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下滑,还会导致学生道德水平的滑坡,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限制了学生发展的脚步。
(二)学生的道德水平亟需提升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长对于儿女更是倾其所有的倍加爱护,给其很好的物质保障。但是也是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学生滋生出追名逐利的心态,同时有些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好成绩得到父母的物质奖励而采取了作弊以及恶意竞争的方式。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良好发展,也不利于打造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所以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亟待提升[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
(一)以德育教育浇灌心灵,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并不稳定,所以有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予以指引和纠正,让德育教育浇灌学生的心灵,那么自然而然地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能够指引学生价值观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讲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拷问,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就像《皇帝的新装》一般课文能够直射出很多的价值观,告诉人们要诚实,不要为了虚荣心而放弃自己真诚的心,要懂得知足常乐等等。这些价值观就像一剂良药一样,也像一汪清泉,能够给学生们醍醐灌顶的感觉,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二)以德育教育滋养心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市场面对很多的困难,有人选择了坚持,利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有人选择放弃,灰心丧气。这两种人生的选择都能决定未来学生走的路有多远[2]。所以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故事来激励学生。
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如临其境和课文中的主人公站在一起,去感受他面对困难时的不畏惧,并且通过分析困难还化解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习课文中主人公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远。
(三)以德育教育滋润灵魂,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在学习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大声的朗读课文,感受其中所描绘的场景。这篇课文是讲述母爱的伟大以及以正确的态度应对生活的文章[3]。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去理解去感受课文中的母亲是如何面对“暴怒无常”的孩子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回想一下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并让学生们讲解一下和自己父母发生的琐事,以及自己的解决事情面对人生的态度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父母的爱,懂得尊重父母、爱护父母,同时也告诉自己要用阳光的心态去处理事情,进而通过不断理解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结论: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语文知识的优势,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宋玉华.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152-153.
[2]王心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8):159-160.
[3]张维霞.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J]. 新课程,2020,(2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