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共青城市苏家垱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革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则是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会对教学效果及学习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有效营造能够保证学生精力充沛,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保证课堂活动能够有序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策略
引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主体,决定着课堂教学氛围的浓厚与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着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促进他们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逐步形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改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必要性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语文课堂的教学基础是以文字为主,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低沉,师生互动交流较少,学生被迫学习。有效营造积极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②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正确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调整教学策略,设计出迎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
2.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对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够有效营造积极课堂氛围。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以及发挥空间,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氛围当然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的形式主要是完全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进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去主动学习知识,所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营造积极课堂氛围。例如:在小学语文《妈妈的账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学习小组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后,你们能够运用三个词语来简单地讲述课文中表示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吗?在课文中的账单中你们都读懂了什么?以此探究性的问题展开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探究。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此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2.2趣味导入,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有趣的开始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所以教师可以摆脱教案教学,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导入作为开始。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像阅读诗歌、成语、纸牌、唱歌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学生的状态进行有效调整,对教学的课堂实行一些预热,为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的时间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谈,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减少学生心中严肃的教师形象,避免紧张和畏惧的气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猫》一课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地提前几分钟来教室,利用这几分钟与学生相互交流一下对于猫的认识。寻找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然后,在正式上课时,以游戏进行导入,逐渐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课堂的主题。这样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学生、对教师、课堂的情况都起着很积极的作用。
2.3采用科学评价营造课堂氛围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特别渴望成功,也十分期待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应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是在评价前要给予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例如:在检查复述课文或者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和思考,从而使他们在良好心理和学习状态下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二是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听、说”训练时,可以请学生做小考官,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在检查听写效果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听写后互相打分;在课堂的小测验时,甚至可以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免考的待遇。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学生也必然会积极回应教师的信任,这种民主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互信,而且使教学环境更加轻松。三是坚持多样化与多层次的评价标准。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不能“一刀切”,也不能采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必须坚持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多层次,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轻松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画、声音、图像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进行辅助教学,能够给语文课堂增添新的活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就能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造氛围,通过多媒体播放优美的春雨图,在视频中设计让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地下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学生通过观看媒体,讨论相关的问题,进入课堂主题,这样学生的情绪随着多媒体中的美丽画面、动听的歌声进入文本和小鸟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巧妙应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营造了良好的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2.5开展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很被动,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学习氛围显得异常沉闷。小学语文教师在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时,可以开展多元化教学,如唱歌、词语接龙、对对联、讲故事等学习活动,通过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掌握其中的知识内容,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忽视调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氛围,因为调动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促进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打消学生的自尊心,磨灭学生的热情。教师必须放弃霸权的教学方式,要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学周刊,2020(2):51.
[2]马亚红.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J].甘肃教育,2016(24):102.
[3]张宝瑞.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8):215.